政事堂的三位丞相楊鈞和、朱潼、賀瑛三位入內拜見太皇太后,“臣參加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三位愛卿請起!”太皇太后朗聲笑起來。
三人應“是”起身,楊鈞和心中傷感,“還記得當日仁宗議立之時,太皇太后英姿。一轉眼竟也至古稀之年。”
太皇太后爽朗而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老身到了這個時辰,也並不傷感。安時,你也到這個時候了。老身在黃泉下頭等著你來與我相聚。”
楊鈞和笑的豁達,“老臣等著那天,定要和仁宗皇帝再度痛飲一場。”
太皇太后笑了一聲,凝視著朱潼,賀瑛,“楊相年長,你們二位卻還算是年輕,日後定要輔佐聖人,好生光建大周盛世。”
朱潼伏拜在地,叩首不起,“微臣定遵太皇太后旨意,為大周肝腦塗地,在所不惜。”兩行淚水長流而下。賀瑛也道,“微臣定不負太皇太后所託,一心報效。”
太皇太后微微扯唇,笑了笑,似乎疲累至極。“聖人,仁宗皇帝與杜皇后在地下已經相聚了多年,老身就不去打擾他們了,老身逝世之後,你將我葬入你父皇的皇陵,”眼眶中泛起了隱約的水光,“日後老身便在地下守著自己的兒子,望著大周,保護聖人平安康泰,保佑大周國祚久遠。”
姬澤鳳眸中閃過一絲意外之色,大周祖制帝后合葬,太皇太后雖是繼後,也有與仁宗皇帝合葬的資格,太皇太后這道遺命頗不合常理。但他為人子孫,自當滿足長輩的心願,本心也是個驕傲的,不肯將一些祖訓放在眼中,聞言沉聲應道,“皇祖母孫兒定當將此事辦好,不負皇祖母所託。”
太皇太后唇角揚起一絲安慰的微笑,安閒道,“你是個好孩子,我是知道的!如今,我想見見丹陽和玉真。”
姬澤伺候著太皇太后做好,起身拜道,“孫兒告退。”
丹陽公主和玉真公主入殿,丹陽公主伏在太皇太后床頭,肝腸痛斷,“母后!”
“好了,”太皇太后淡淡笑道,“我這一生吃過了足夠的苦,也享過足夠多的尊榮。若讓我重頭來一遍,我卻是再不肯入安王府的。”望著女兒,“因為如此,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活著方式的道理,六娘你受累後不肯再嫁,只一意守著阿顧過日子;十娘你與聶家仳離後風流張揚,遍召入幕之賓卻不肯安定,我雖平日裡會勸一些,卻也從沒有逼著你們的打算。”
丹陽公主聞言心肺如火瀝,哭泣道,“阿孃!”玉真公主也眸中流下長淚。
“不要哭呀,”太皇太后望著丹陽嘆道,“如今聖人已經長大娶妻,你十妹子那個性子,我是不擔心她吃虧的,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了。你又帶著阿顧,可怎麼辦呢?”
永安宮壯闊高遠,阿顧立在永安宮簾下,聽著殿中傳來阿孃揚呼,“母后!”聲音悲慟至極,不由心中一顫。
永安宮的帷幕如同它女主人的生命力一樣黯淡下來。宮人如潮水一樣,在永安宮內進進出出。過得片刻,殿前監張展英從內室中走出來,流淚道,“太皇太后,薨了!”
殿中殿外的宗室、臣子、宮人都虔誠跪了下來,哭泣拜道,“太皇太后!”
一種強烈的哀傷充斥著阿顧的心田,阿顧登時淚流滿面!
第15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進退)
太皇太后馮氏,先為孺人,仁宗皇帝繼位後策為繼後,素有賢名,先後輔佐三代帝王,成就大周盛世。終年七十六歲,諡號昭慧,四月葬入神宗皇帝陵。皇帝姬澤悲痛不已,然國不可長久無君,於是以日代月守孝,十二日後脫了孝服,重新出現在甘露殿,處理政事。
甘露殿中帷幕一片素色,一身玄服的年輕皇帝立在殿中,身形清淡,神情峻刻,“……眾位愛卿,昔殿中監姜皎從嶺南傳回訊息,嶺南其地土壤肥沃,作物拋灑即活,一年可收三茬,奏請朝廷派遣通曉農事的人手及牛馬種子等物資前往嶺南。眾卿家覺得如何?”
大周以農事為本,近年來風調雨順,糧庫充實,但糧食這種東西總是不嫌多的,饒是老成持重如楊鈞和,聽聞這個訊息也是眼睛一亮,“聖人,這個訊息若當真,那可真是大周之福!”
姬澤唇邊露出一絲淺淡笑意,“自然是真!”正要詳細續說,朱潼拱手高聲質問,“聖人,敢問您何時派遣人前往嶺南,政事堂如何對此事毫不知情?”
姬澤微微一滯,被臣子詰問到頭上,略有不悅,卻依舊維持優容道,“朕之前從秘處得了嶺南訊息,因著此事重大不好外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