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倒是對這個人很上心,下令士兵將他好生埋葬,然後以國將的待遇給他豎了一座碑,對於這種有氣節的敵人,唐人總是給予充分的尊重。
接下來的攻城戰就變的勢如破竹,火炮又體現出了強大的攻城能力,撫餘城、大行城、烏骨城、還有辱夷城,皆是在唐人火炮的轟擊下喪失了抵抗下去的信心。短短三日就宣佈了投降。
一路暢行無阻,李二帶領著大軍直渡鴨綠江,在鴨綠柵與高麗最後一撥守軍發生了戰鬥,結果也是碾壓,唐人的火槍和火炮在這個時代確實是無法用冷兵器阻擋的。
白袍小將薛仁貴是出名了,一手千里之外取上將首級的槍法被李二大肆宣傳,已經成了軍中的傳奇人物,說到他,眾人都會聯想到他的那杆無敵的神槍。
此次東征,城管戍隊也算是大放異彩。特別是火炮部,每一個炮兵都被李二單獨升了三轉。相當於一名守邊軍士六年的功績。
大軍浩浩蕩蕩的渡過了鴨綠江,只剩下了高麗最後一座城池:平壤城。
淵蓋蘇文就在這座城中,等待著最終一戰。
李二很興奮,他喜歡這種攻城略地的感覺,就像是一切都匍匐在自己的腳下,自從安市城攻破之後,自己口腔上火的毛病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更讓自己興奮的是,在吃過御醫送來的青黴素之後,自己身上的火癰也出現了好轉。
形勢一片大好,李二自然豪氣萬丈,身著金甲,親自在大軍前面向守城的淵蓋蘇文挑釁。
十萬人,排列成一組一組的方陣,將整個平壤城圍了起來,把它變成了甕中之鱉。
此時的平壤城卻是一片死寂,沒有人主動出城迎戰,只能看到城牆上黑壓壓的守軍,似乎在堅守著最後一塊高麗的土地。
李二沒有絲毫的憐憫,下令炮擊,而且是無差別、無節約的地毯式轟炸。
從幽州走海路運來的一千餘枚炮彈此時展現了它們最後的價值,全都在平壤城東邊的城樓上炸成了一朵朵煙花,同時摧毀的還有城牆上的城磚。
僅僅是兩輪射擊,平壤原本堅厚的城牆就已經破破爛爛,任何事物都無法阻止火炮的威力。
在一千餘枚炮彈的轟擊下,平壤城東邊的城樓已然被移成平地。
還沒等李二興奮的帶領大軍攻擊,淵蓋蘇文就帶著城中的女眷還有文武官員手中舉著白旗,帶著城中的男女老幼,宣佈了投降。
李二望著一身盔甲的淵蓋蘇文,臉上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一副勝利者的表情道:”來人,將這些人全部押入牢車,運往長安!”
貞觀四年十月十五日,從淵蓋蘇文出城降唐的那一刻起,自此,高麗徹底的覆滅,李二也是愉快的決定馬上班師回朝。
回朝之前,還要對高句麗進行妥善的安排,鞏固勝利果實。
高麗地遠,特別是鴨綠江以南,已經超出了十萬軍人所能佔領地區的極限,所以李二在聽從了長孫無忌的建議下,特封投降大唐的高延壽為高麗的新君主,統領鴨綠江以南的地界,同時改國號為韓,為大唐的附屬國,年年朝貢,聽從大唐的吩咐。
高延壽對此感恩戴德,信誓旦旦的宣稱誓死效忠大唐。
李二也是夠意思,給高延壽留了一萬餘人,並且賞賜了不少布匹綢緞,這才班師回朝。
鴨綠江以南被劃分出去了,可是以北的土地現在都屬於了唐朝,李二開始安排城池的劃分,此次北方一共有十座大城。玄兔城、衡山城、蓋牟城、遼東城、白巖城、卑沙城、麥谷城、陰山城、后皇城。
這十座城池,李二每一座都派遣了三千守城軍士,並且將這些城中的百姓遷往大唐,那些軍人則全都押往長安,現在各地的礦場都繼續人手,數萬的勞動力對於騰飛的大唐來說,又是一把助燃的大火。
紅綾八百里加急送來了喜報,李二親征大勝的訊息一下子就在長安流傳了出來,南山書院那些士子記者都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想要採訪那些大勝歸來的老兵。
此時遼東的天氣已經冷了下來,李二趕著秋天的尾巴度過了遼水,士兵中沒有出現因為天氣寒冷而凍死凍傷的情況。
浩浩蕩蕩的遷徙人群開始了,遼東城、蓋牟城的百姓全都遷居到了幽州、滄州等地,李二則是帶著大軍,從滄州走黃河水路回了長安。
“夫君,真是神奇,現在長安街上可都是談論陛下大勝的訊息呢。”金聖曼的心情很好,也難怪,一個新羅強大的敵人掛掉了,她心情不好才怪。
“嗯。”徐陽從鼻孔裡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