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故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這是她在失去意識前最後留給皇上的一句忠告。
第七十九章 良策失算意難平
乾清宮中雖然燈火通明,卻越發映襯得外面的夜色黑得嚇人。這夜,漆黑濃重,彷彿一口黑色的大鍋罩在頭頂,嚴嚴實實的,讓人憋在其中又悶又煩實在難受極了。
大殿裡寂靜極了,皇上一個人面對空寂的大殿,靜靜地獨坐在龍椅上,一語不發,彷彿失去了言語與行動的能力。
很多人,很多事,依次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今夜對他而言註定是痛苦的。在這一夜中,他經歷了此生最艱難的歷練與煎熬,他終於發現得到皇權主宰一切,並沒有他期待和想象的那般美妙、那般讓人覺得喜悅與幸福。
當他可以主宰沉浮、讓人生或是讓人死的時候,他卻發現自己比沒有這種權力時更加難以抉擇。就像一個劍客好不容易得到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卻發現自己的手上縛著千斤,他根本沒有力量去舞動與支配那柄寶劍。
這樣的感覺,對於一位天子來說,簡直太滑稽,也太糟糕了。
別人是怎麼做到的?
他捫心自問:我的祖父、我的父親,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是否要用最硬的鐵衣將自己的心厚厚包上一層?也許這樣,才不會輕易傷痛。
大殿之外,眾親王向宮門走去。
眾人皆沉默無言。
忽聽安親王嶽樂說道:“有關今夜御前殿審之事,本王還有一兩句話要說。”
諸臣皆停下步子,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安親王。
“諸位,若為了朝廷和自身的安危著想,對今日之事,應當知道如何對外說辭才是。”安親王一如往昔的言簡意賅,但他的話卻是正中所有人的要害。
“的確,如果讓鰲拜知道咱們這些人今晚在這裡審他,這還能得了好?”顯親王第一個附和。
“咱們這樣,就說是因為昭妃違反宮規,所以皇上才請咱們這些叔伯兄弟、近支親眷勳臣連同內務府的人過來議一議。因為遏必隆、鰲拜與昭妃有親,所以才讓他們迴避了,這樣似乎也說得過去。”都察院左都御使說道。
“就是就是。”眾人紛紛稱是,跟著附和起來。
“如此,大家就保持一致吧,這是眼下咱們為人臣子唯一能為皇上、為社稷做的。”安親王說道。
嶽樂深深地嘆了口氣,回望著乾清門心事無限。他不禁想到,當年若是自己真的在先皇的病榻前接受了那份真正的遺詔,那麼現在,皇上和東珠會不會幸福一些?也許是自己太過膽小。先皇順治帝都能夠力排眾議,做出古往今來任何一位皇上都不能做到的英明決斷,在他留有多名子嗣的情況下,要將大位傳給自己這個堂兄,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英明,何等的遠見。
順治帝自是深知國家神器如果交給幼帝老婦,對於臣民,對於經濟、政治,將會是怎樣的考驗?這對於他們未必是福。因為沒有人比先皇更清楚,他自己正是這樣一步一步蹣跚著走過來,正因為這條路太過艱難,所以不足二十四歲,便已經累得精疲力竭,了無生趣。
只可惜,先皇雖有遠見、有胸襟,而自己卻還是愧對了他的這番心思……
“先皇,事實證明你比任何人都清醒,所以想必你也比任何人都痛苦。”嶽樂的眼角溼潤了,“終是嶽樂負了你,也負了國。”
半個時辰以後,遏必隆與鰲拜在探視太皇太后之後也跪安出宮,兩人並肩而行,神色皆有些肅穆沉重。
“老夥計,你嗅出些味道沒有?”鰲拜問遏必隆。
遏必隆深深嘆了口氣:“你我剛剛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如今能平安脫身,真不知要去感謝誰。”
“你說什麼?”鰲拜大為震驚。
慈寧宮中。
重重帳簾之內,太皇太后半躺在炕上,顯得萬分頹廢。伸手接過蘇麻喇姑遞過的茶盞喝了一口,又長長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果然是教的曲唱不得,看來咱們皇上還得再歷練歷練,也許是哀家太過心急了。”
蘇麻喇姑不敢言語。她跟在太皇太后身邊數十年,經歷多少變故與大事,這還是第一次面對太皇太后失算的情形。
是的,是真真正正的失算。
“只是那個其其格,想來實在可惡!一局好棋,哀家籌劃了多少時日,真可惜,就毀在她身上了!”太皇太后面上神情是萬分不甘心,突然間便發了狠,“這個人,無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