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帝國內部身居要員的成員,那麼這就太可怕了。
這意味著帝國很多的決策以及政策走向都將毫無隱瞞的提供給了匈奴人,其中至少包括邊疆駐軍規模,防禦圖,以及各地軍械和糧食倉庫的所在,戰略要點的駐軍規模,更應該有遼東的軍事改革。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現在帝國對匈奴的兵力情況以及主要部落所知甚少,但是卻有這麼一個組織在向敵人提供著自己的詳細情報,倘若這一切是真的,那麼有朝一日,一旦帝國決定對匈奴動武,那麼豈不是意味著匈奴可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警告?
再聯絡起歷史來看,歷史上,當劉徹接受一個邊境商人的意見,在大漢國附近以互市為誘餌,引誘伊稚邪自投羅網,可是在最後時刻,原本要親自來的匈奴單于伊稚邪卻莫名其妙的發現了埋伏的漢軍,引兵退走。
還有,李陵和李廣將軍的行軍路線,是誰出賣的?蘇建大軍襲擊匈奴腹地的計劃是誰透露的?這些原本早就在長安計劃好,天衣無縫的奔襲分兵作戰計劃,若沒有人透露,打死李雲也不會相信這一切都是巧合。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衛青奠定軍神的戰役,以及霍去病奔襲匈奴龍城的戰役,這些反倒是根本沒有在事前計劃過的,完全是兩名將軍臨時起意,私下決定的計劃。
李雲急忙找來一張紙,在上面畫起了線路,思維隨著思想的活躍而奔放起來,大漢國對於情報工作向來十分重視,孫子兵法雖然在目前還沒有後世那般的地位,但也是教科書一般的存在,但凡軍人世家,都有閱讀,不可能不知道諜報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對於這些戰略級別的資訊,帝國知道的人應該大都是一千石以上的重臣,而天子親自策劃埋伏匈奴大單于的計劃,更應該只能有三公九卿,以及一些大將重臣可以知道。
首先一點,竇嬰,張湯,主父偃,田汾,李廣兄弟,程不識,左右中郎將楊玄兄弟都可以排除,因為他們根本就不存在出賣帝國機密的動機。
排除掉這些絕對可以知道核心機密的大臣,剩下的人也就屈指可數了。
太常府的七位主薄,丞相府的十三位輔助官員,還有大將軍府的七名中郎將,這些人都很可疑,雖然他們的官職品秩相對較低,但是卻可以知道許多二千石官員都不可能知道的核心機密。
另外洛陽寧閥也是大大的懷疑物件,長安世家望族張閥同樣屬於重點懷疑物件,另外長安柳巷裡的那些個煙花場所的老闆也屬於重點懷疑物件,特別是那些生意最大的幾個花酒之地。
這些地方可都是最容易出現間諜,並且傳遞情報的地方,即使在現代,栽在煙花場所的諜報人員那也是如過江之鱗,根本數不勝數。
將思路整理一下,李雲便將一份重點懷疑名單寫好,用最保密的火漆封住信封口,然後找來衛青,令他火速選好一名絕對忠誠之人,秘密將這封信交到未央宮天子手中,並且必須親眼看到天子拆開信封。
現在長安城裡,李雲誰也信不過了,他能相信的只有天子,這事情倘若出了差錯,被暗中的人知道了,恐怕就會打草驚蛇,到時候也就沒了半點作用。
第一第四十八節 刺客
建元二年七月初八,二萬名全副武裝的遼東精銳士兵開拔高句麗,李雲終於見到了冷兵器時代戰爭的真正規模以及消耗。
按照剛開始運作的遼東樞密院的報告,要滿足在演習過程中,這兩萬名士兵的消耗,遼東地區將至少動員一萬名後勤人員。
所幸目前奴隸市場異常火爆,一萬名奴隸不過遼東官奴總數的三成。
但饒是如此,其消耗也是巨大的,特別是重騎兵,鐵浮屠超出其他任何裝備的重量,使得一般計程車兵不可能披掛著行軍,甚至就連一般的優質戰馬,也不可能經常馱動著它前進。
因此,耐力強勁卻又消耗很少的牛成了後勤運輸的主要工具,按照計算,兩頭牛組成的牛車可以拉動十套重騎兵裝甲,七千名鐵浮屠騎兵的正常運輸就需要七百輛牛車輸送。
另外還有大量的弩車,箭枝,投石機等重灌備需要運輸。
這極大的暴露出了重騎兵為主的軍隊的弱點,它無法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更不具備快速打擊能力,作為防禦和決戰,很顯然的,重騎兵優勢明顯,但是帝國今後的作戰任務並非是防禦,而是在保障國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快速的對草原縱深目標進行打擊。
很顯然,遼東規模龐大的重騎兵叢集,不適合帝國的戰爭需求,規模龐大,裝備精銳的輕騎兵才是攻擊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