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王民不敢看怒火萬丈的秦洪剛,放低聲音回答薛興華的話道:“他們要求這個島嶼的安全由西班牙士兵負責,我們興華軍士兵上岸休息必須得到西班牙當局的批准,在指定的地方休息。我們的軍艦不能靠岸停泊。”
秦洪剛又說道:“不讓軍艦岸,說的好聽。問題是那個破島沒有碼頭,軍艦怎麼停靠?貨輪怎麼靠近?”
薛興華看王傑民問道:“那我們怎麼轉運物質?”
王傑民回答道:“只能將軍艦和輪停泊在海里,然後用小船轉運。”
華道:“這些傢伙還真夠黑的,幸虧以前擊沉過他們一艘軍艦,要不他娘娘的虧大了。”
秦洪剛和王傑被薛興華孩子似的話說得笑了起來。
王傑民裡放鬆了好多,又說道:“對於從這個島嶼出的和前往這個島嶼的運輸船,只要不是在戰鬥區域,西班牙人允許它們懸掛他們的國旗。”
薛興華問道:“這個倒是有一點點用。”
但這個“優惠”顯然沒有讓秦洪剛動心,他反駁道:“有什麼用?這玩意的用處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如果敵人不想引出麻煩,可能不會主動攻擊懸掛西班牙旗幟的運輸船。如果敵人為了消滅這些運輸船而真正對我們動手的話,西班牙軍隊未必會替他們報仇雪恨。”
薛興華勸解道:“秦團長,我們現在實力小又非常需要這個地方,所以暫時還得受這個氣。等我們打完這一仗,只要我們不死,我們一定把付出的錢連本帶利給奪回來。”
說到這裡,薛興華站了起來,幾步走到前面牆壁那幅大的世界地圖前。等王傑民和秦洪剛走近後,他的手指在婆羅洲、菲律賓、朝鮮之間划動了幾下,然後停留在菲律賓的最北端,說道:“有了這個島嶼後,我們就能在戰爭爆之前就開始運送補給,將彈藥、燃煤、糧食運到那裡儲存起來。一旦開戰,我們的補給距離至少能縮短二千五百多公里,運時間縮短了六七天。這麼長的時間,可不是錢能買不來的。”
秦洪剛嘀咕道:“本來我們就不應該參加這場大戰的。
這是費力不討好,人家光緒皇帝還不一定領我們的這個情。真正是勞命傷財還得罪了一個大傢伙,將來日本人能不找我們的麻煩?”
聽了秦洪剛這句牢騷,剛才尷尬有氣的王傑民一下有了知己之感,心中對秦洪剛的氣一下全消了。他贊同地說道:“秦團長說的對,我們這麼大張旗鼓地動用這麼多資金、人力、物力準備戰鬥,實在是太盲目了些。即使從純軍事的角度上來講,我們也做的不好:我們介入的時機不對。既然師長下決心要打,我不反對,但我們應該在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插上去。這樣的話,我們不但可以得到最大的戰果,能繳獲更多的物質,還能讓人家記住我們的好。現在他們雙方還沒動手,我們就著手準備,就計劃幫一把,依我估計大清國肯定不會領我們的情,甚至還會提防我們。”
秦洪剛原以為王傑民是這場戰爭的鼓動,所以心裡對他有成見,現在聽了他的話,才知道到現在為止一切都還是薛興華一個人在堅持,其他所有人都是反對。
【感謝訂閱】
第一第172章 【日軍出洞】
洪剛看向王傑民的目光又柔和了些,馬上說道:“參謀說的對。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下手才能最好。”
薛興華笑問道:“什麼時候他們會兩敗俱傷?我們插手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好一切準備,我們又怎麼能抓住戰機?”
王傑民馬上說道:“大清國和日本都是亞洲大國,如果是小規模的衝突,不痛不癢地打一下,只是宣示他們各自的武力,戰爭可能很快就會結束。這樣的話,也就不需要我們插手。如果是大規模的衝突,是師長平時所言的一旦開戰就是兩個國家的國運相爭,那麼他們至少得打上三年五年,**年是的可能性最大。如果象英國法國那樣打上一百年也是不可能。而且依我的分析,大清國勝利的可能性比日本勝利的可能性大得多,《風雨報》上的文章我也看了,斷言大清朝必敗,上面說的有點道理。但他們忘記了最根本的一條。”
“哪一條?”
“真如師長你以前說的,戰爭打的是二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也就是說戰爭的結局不會因為哪個皇帝少吃一餐飯就能勝利,也不能因為哪個太后多住了一間房子就會失敗。”
薛興華想不到個海軍參謀還把自己平時說話來對付自己,他問道:“按你這麼說,我們應該在三四年之後再插手?”
“對!至少是等一段時間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