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為你了。即使是為師,也未必能做的像你這般好。”趙陽先肯定林平之的成績,不經意似地轉換了口風,“平之啊,透過這一次防禦戰,我發現你還是一個天才啊,這麼新奇的戰術你也能琢磨出來,實在了不起。”
“師傅,您老人家真是高看弟子了。”林平之鬆了一口氣,“這次的防禦計劃弟子是照搬前人的。當時被魔教困在陽邏鎮後,弟子等人就發動整個陽邏鎮進行防禦,在一個老木匠家中發現了一本墨門的典籍,上面記載有防禦的方法。”
“墨門?”趙陽吃了一驚,“你的意思是說那些防禦方法都是從那本典籍中發現的?幾千年前的人都知道這些複雜的防禦技巧?”
“師傅,不是這樣的。”林平之笑著解釋,“那一本典籍是很古老,但是上面有許多東西都是後世逐步新增的,其中還有關於火器的運用。弟子估計,這本典籍可能是墨門後人逐步完善的,不是原汁原味的墨門古典籍了。”趙陽點點頭,明白過來。
第九卷【江湖風雲】 第17章【宋氏一脈】
普,自命墨家傳人,祖傳一本自秦傳下來的墨家典籍,已經成為一本《夢溪筆談》式的百科全書,內容龐雜,包括穀物種植加工、紡織絲、製鹽製糖、冶煉鑄造、兵器改良、炫#書*網收集整理舟車設計等等等方面的研究很多。
趙陽端詳著眼前這位五十多歲的憨厚宋普,心中生起一個念頭:“宋先生,不知閣下可否認識宋應星?”
“宋應星?”宋普一愣,皺起眉頭沉吟了一下,“趙先生,小老兒並不認識您所說的宋應星,請問這位宋應星宋先生是做什麼的?”
宋應星是幹什麼的?
宋應星可是明末清初的科學家,他所著的《天工開物》被譽為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著作,而且裡面還有一些獨特的鑽研,是大明王朝在科技方面輝煌成就的一個代表。聽說,在《天工開物》中描述的地雷與後世的地雷在構造上毫無區別,更令人驚異的是,《天工開物》中還提出了水雷的製作。
不過,也對啊,宋應星可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現在還是嘉靖年間,這傢伙的爺爺估計還是精子細胞呢,太早了。趙陽明白過來,心中不住好奇,難道這宋應星是宋普的後人?也有可能啊。
這可是個人才,遇到就不能放過。
趙陽晃動著歪心思,不知怎麼的想起了李天豐。如果不是林平之提到墨門,他還記不起來這回事,如果這樣說來,那李天豐應該也是墨門中人了,否則他怎麼會對這些奇技淫巧有這麼大的興趣。
“宋先生,”趙陽誠摯地看著宋普,“宋先生大才,應該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才是。如果宋先生有意,趙某人願意給宋先生提供一個發展的空間,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只要宋先生有需要。趙某人定然全力支援。”
“這個……”宋普猶豫起來。
宋普不是匠戶,但是他的地位並不比那些匠戶高多少。宋普猶豫的是趙陽什麼意思?一個武林人士,對這些大殺傷性東西感興趣,用心不良啊。
“宋先生毋需多慮,”趙陽看出了宋普的心思,“眼下江南倭寇作亂,不日江湖好漢就要南下抗倭,如果能夠給這些好漢配備一些強力的火器,那於國於民都有莫大的好處。”
“原來如此。趙先生俠肝義膽、古道熱場,令人佩服,既然這樣,小老兒就隨趙先生一行,為抗倭略盡勉力。”宋普消了心結,當即點頭同意。
“多謝宋先生仗義相助。”趙陽點點頭,“宋先生最好還是將家小一併帶上。因為江南的倭寇實力超過我們想象,沒有五六年地工夫很難平定。即使將江南的倭寇打退。不解決倭寇在海上巢穴、倭國的根據地,也無法徹底清除倭寇。”
宋普一震:“趙先生。倭國可是太祖規定的不徵之國啊。聽趙先生的口氣,似乎有意在平定倭寇後教訓倭國?”
“不錯。”趙陽點點頭,“難道強盜在我們家中燒殺劫掠,我們就不能到強盜家中討還公道?不給倭國教訓。就是助長他們的貪慾,助長了他們窺伺大明的野心。”
“對付倭國這些不開化的野人,只有讓他們從心底對我們天朝產生恐懼,才會斷絕他們不軌的念頭。才能確保我們天朝地尊嚴不受侵犯。”趙陽慷慨激昂,“馴服野獸需要皮鞭和食物,馴服倭國也同樣需要皮鞭和食物。從唐朝到現在,我們習慣給倭國提供食物而沒有給他們教訓,結果這些不開化的野人狼子野心下竟然圖謀我天朝疆域。盛唐時期,倭國就攻打天朝,倭寇從宋朝就出現,一直到現在,這種情況如果在持續下去,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