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2 / 4)

小說:笑傲大明 作者:古詩樂

尚到底是什麼主意?

身為福建武林的一員,在福建眾志成城地時候,你們想拖後退?

“呵呵,林老弟,這佛門的事情,大哥我可不清楚。”俞大猷微微一笑,“不過,南少林的構架基本照搬北少林,所以受到北少林影響也在所難免。兄弟你這次去南少林,少不了要碰鼻子啊。”

“傍海平盜日月久,九蓮山下有宿頭。”林平之輕聲低吟,“這一句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大哥你覺得呢?”

“傍海平盜日月久,你不會意為這是指我們現在平倭寇吧?”俞大猷睜大了眼睛,“兄弟,你也太能扯了吧?幾百年前的人,怎麼能猜到現在的事情呢?”

“那《推背圖》呢?”林平之反駁,“貞觀年間,李淳風和袁天罡所做的《推背圖》可是很準地。”

俞大猷啞口無言。

《推背圖》是不是李淳風和袁天罡所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東西確實是唐朝時出現,對唐以後地事情,預測很準。

不提唐時的事情,但說《推背圖》第二十七象庚寅,其中曰:“惟且與月,下民之極,應運而興,其色日赤。”

日月為明,這是大明地國號;下民之極,朱元璋的出身極其糟糕,說是下民之極,也沒錯;應運而興,朱元璋藉助郭子興而扶搖直上,也沒錯;其色日赤,郭子興是紅巾軍,紅色,其色日赤,更沒錯。

頌曰:“枝枝葉葉現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江東岸上光明起,談空說偈有真王。”

枝枝葉葉現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

朱元璋幼時在皇覺寺當和尚,無論是金光(皇,天子氣象)還是照四方(禿頭照四方),都挺合拍的。

江東岸上光明起,談空說偈有真王。

朱元璋自稱吳王,吳,毫無疑問,就是江東了。

光明起,朱元璋建國號大明,更沒錯了。

當然,也許就是朱元璋這廝有意按照《推背圖》一步步走下來,給自己造神。

這也說不準,梟雄的心思,誰能把握?

與李淳風、袁天罡同一時代地佛門弟子曇宗也許也精通這些神神道道的啊。

那,那“南北少林同一寺,大乘禪在心中留”,又是什麼意思?

想知道什麼意思,票來!豬頭打劫了!

第十卷【江南戰火】 第21章

朵拔地而起的蓮花層層鋪開,構築了田少林的群落山少林地勢極為酷似,這也是南少林選址於此的主要因素。九蓮山西方則是一處風景勝地臥佛山,形如一尊側臥的彌勒佛,栩栩如生。

九蓮山前,聳立的天門古色古香,斑駁的痕跡如同老翁臉上縱橫的褶皺,無聲地向世人描繪世事的變遷、歲月的無情。

山門前,寂寥無比,與俞大猷一路走來,林平之罕見前來上香的信徒,讓他誤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沒錯,這裡就是南少林,昔日也是我福建武林首屈一指的門派,可惜了。”俞大猷輕聲嘆息。

“佛雲,眾生平等,捨身成佛,既然南少林做不到割肉啖鷹、殺身成仁,那門庭冷落鞍馬稀也是正常的。”

林平之觀望著周邊的風景,迎合著俞大猷的感慨。

“阿彌陀佛,”天門前兩個守門僧合十施禮,“不知諸位施主來此有何貴幹?”

“小師父,煩請通報一聲,福州林平之、泉州俞大猷前來拜訪貴寺的方丈方賢大師。”俞大人上前一步,回禮。

兩個守門僧面色一變,驚奇地盯著林平之看了幾眼,方才回話:“原來是泉州棍王俞大俠和衡山林大俠,失敬失敬,兩位請。”

一個守門僧快步衝向寺內,另一名則在前面引路。

衡山林大俠?

林平之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情緒:江湖如此看重一個弱冠少年,是一件幸事,但這種看重到底是衝我福威鏢局而來,還是衡山派而來?

答案是顯而易見,林平之心中有些不舒服。

不到一刻鐘,一行僧人快步從寺內迎了上來,讓兩人受寵若驚。

如果是趙陽來這裡,這樣的接待規格還說得過去,可他二人,似乎還沒有這個資格。

“原來是威震福建的棍王俞大俠和林少俠啊。失敬失敬,悟性迎接來遲,還望兩位不要見怪。”

當先的一名和尚,正是剛剛出關的悟性,聽得兩人拜山,喜上眉梢。

有戲!

林平之與俞大猷對對眼神,心中輕鬆不少。

介紹完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