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更是吃驚,前來迎接他們的竟然囊括了南少林武院所有的重要頭目!
南少林武院。負責南少林所有武僧的授藝、訓練、調配,與南少林禪院並稱,兩院的主持地位僅次於南少林方丈。
“俞大俠不畏強暴,不懼流言,為民請命,單槍匹馬追殺倭寇,縱橫沿海數年如一日。這等英雄行徑令人欽佩不已。”
悟性吐沫紛飛,神情激昂:“林少俠年少有為。清河鎮一舉殲滅倭寇數百人,更在福州城勇鬥悍匪。大漲我福建武林士氣,更是了得。”
“大師過獎了,保家衛國,是我輩地職責。俞某人只是盡本分而已。”俞大猷謙虛。
“南少林是福建武林的一份子,前段時間貧僧正在閉關,錯過了英雄大會,真是慚愧。”悟性誠摯看著兩人。“無論福建局勢如何,南少林決意與諸位共進退,即使玉石俱粉,也要讓倭寇知道我福建武林,不是那麼好惹的!”
“多謝大師相助。”俞大猷精神一振,“有南少林的加入,我福建武林才真正聯合起來。只有我們精誠團結,才能驅逐倭寇,還我朗朗江山,才能償我華夏子民飽受倭寇侵擾的血海深仇!”
南北少林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不論是在佛學上,還是武術上,都有了較大的差別:南少林以拳法著稱,北少林則以腿法為長。
喝喝喝!
演武場上煙塵瀰漫,隔得老遠,林平之等人都感覺到地面在微微顫動,耳畔處還傳來嗖嗖的破空聲。
是誰說南拳北腿的?
看這架勢,南少林地腿攻似乎也不差啊!
林平之側耳細聽,似乎南少林以外家功夫為主,不過聽其聲勢,也端的不凡。
“兩位都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不知能否指點一下敝寺的武僧?”
悟性見兩人耳朵聳動,顯然對武院那邊傳來的聲響極為感興趣,遂大方邀請。
數百名武僧正在演練各種合計陣勢,三人短打的三才陣、五人聯合的
,長短兵器結合地鴛鴦陣,進退有序,配合默契,這是針對高手還是衝擊對方陣勢,都有莫大的奇效。
更令兩人大開眼界地是,這些武僧演練的拳術是最為基本地羅漢拳、伏虎拳,招式簡單,直來直去,本是練武人奠基的健身拳術,可在這些武僧手中卻發揮出不俗的威力。
不過,這羅漢拳似乎與外面流傳的羅漢拳有不小地差別。
“南少林拳法如神,令小子欽佩不已,”林平之見悟性目光轉向自己,急忙謙虛,“衡山派主修內家功夫,小子對外家功夫一竅不通。俞大俠是赫赫有名的棍王,在外家功夫方面堪稱一代宗師,悟性大師何必緣木求魚呢?”
死道友,不死貧道!
俞大猷無奈地瞪了林平之一眼,苦笑:“悟性大師,休要聽林少俠胡說八道。俞某人遊歷江湖也是仗劍而行的,至於所謂棍王稱號,那純屬繆傳,繆傳。”
“劍法?”悟性眼睛一亮,“俞大人的劍術師承泉州劍法大家李良欽,貧僧聽說李大俠地滄海劍訣動如雷霆,堪稱當世第一流的劍法,不知貧僧是否有幸一睹滄海劍訣的妙處?”
滄海劍訣,是李良欽在晚年總結自己一聲修煉經驗,融合了各派劍術而形成了一種全新劍術,威力強悍,尤其適合在海上決鬥。李良欽在闖蕩江湖途中,曾遇異人,習得一身棍法絕學,俞大猷棍術的根基,就是在此打起。
俞大猷在劍法上成就不俗,但劍法在群戰中效果不大。無奈下,俞大猷只好轉練棍法,俞大猷參考了眾多的棍法,並將滄海劍訣融進棍法之中,技藝大成,闖出了棍王的綽號。
哪壺不開,你專提哪戶!
難道你不知道我是棍王嗎?
俞大猷鬱悶不已。
獻醜不如藏拙,俞大猷看到兵器架上擺放的十八般兵器,走上前提起一根哨棒,在手中舞了舞,重量正好,展演一笑:“悟性大師,倭寇所用的倭刀,比寶劍要長許多,所以在與倭寇的戰鬥中,用劍不如用槍不如用棍。”
悟性點點頭:“論殺傷力,自然是長槍為首,不過長槍難練,要想有成,至少需要幾十年的苦練。俞大俠熱血心腸,貧僧自愧不如。”
一個武人,時勢所逼,不得不放棄自己最擅長的功夫而選擇一種速成的技藝,這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決心。
“悟性大師過獎了。”俞大猷兩手持棍,“少林棍法天下聞名,俞某人所學的棍法也脫胎於少林棍法。”
武院棍法師傅悟行插言:“俞大俠,貧僧聽說,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