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2 / 4)

小說:日德青島戰爭 作者:抵制日貨

誦經文。她去了當然要和小尼姑一起幹這些事情了,打水、燒火、掃院子等這些粗魯活兒她不用學,在家裡本身就得幹,最吸引她的是小尼姑手中的那些經卷。這東西,女孩子家在那個年代能識字解文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更何況能識得誦讀佛家的經文了。時間長了她跟小尼姑學得不但能認得解釋誦讀經文,有些經文她還能倒背如流。

她跟自己的母親一樣喜歡上了佛教,幾次要出家當尼姑,都被他的爹孃阻擋住了,因為她就姊妹自己,爹孃視她為掌上明珠捨不得,所以她就隔三差五地到姑姑子廟裡去。今天她是剛剛從姑姑子廟裡回來,正好遇上了順治皇上惹了麻煩。

他倆漫不經心地漫步在街上,順治和她隨便地聊著什麼,她對順治說的話必然離不開佛家經文和典故。順治在進入山海關,在北京城坐了龍廷的這些年裡,他聽到的都是那些漢臣們給他灌輸的儒家思想與儒家的治國方略,今天他在這個小妹妹身上聽到的是另一種說法,使他感到新奇而有道理。這種思想觀點也能用來改造人們的認識行為,達到治國的目的;佛教人們否認客觀世界的物質性,以精神、意識為第一性。佛學解釋了不可知論,神秘主義,非理性主義,認為現實世界上的一切人為的爭鬥是無意義的,人們應當漠視現實的生活,在精神世界上尋求解脫,天國是真正的理想世界。人們在這世界上是有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的,“有生皆苦”,“眾生平等,皆可成佛”,只要心誠皆可進入“涅槃”境界。這是很誘人的佛學道理,佛教人們自我自覺地進修,這裡沒有你爭我奪,刀槍劍戟,都是在心平氣和地進行自我思想改造,以達到佛的思想境界。順治在與這個小妹妹的閒聊中,可能是皇上的悟性高,也可能是小妹妹說起話來對某些問題畫龍點睛,暗中啟發了順治,使順治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能領悟到佛學的主題思想,讓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子在短短的無意識得閒談中,能讓他對世界上三大教門之一的佛教主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皇帝,皇帝是天子;天子是上天的兒子,那就是天意,假若不是天意,有多少心誠的佛教徒唸了一輩子的經,到最後連那佛教的大門都沒摸到,只坐個圓寂也就罷了。

千里姻緣一線牽,無緣近前視陌路。順治與他的這個小妹妹是緣分,如果不是緣分順治怎能鬼使神差地從城牆上溜下來與她相會呢?順治見了這個小妹妹心情格外得好,他完全忘了自己是一個皇帝,進入了同齡般頑皮孩子的心態,他的皇后雖然已經給他生了孩子,但他全然沒放在心上。他的心境像是在原野的上空飛翔,在瀏覽著野地裡的奇花野草採擷它們的芳香。

順治和小妹妹在前面漫步,兩個帶刀侍衛在後面拉開一定的距離護衛著,他倆走著走著不知不覺無意中就來到了小妹妹的家門口,這個小妹妹有些不講理地對順治道:“小哥哥,你怎麼把我領到我家來了?”說完咯咯地笑了。

“你家?你家在那?哪個門是?我進去看看是個什麼樣子?我的肚子還餓著呢!”說完他對小妹妹有些傻笑,顯然有些不好意思,剛一認識就問人家要飯吃。皇帝也有臉皮,皇帝的臉皮也是肉長的。

順治說話從來不用“朕”字,也許他六歲就開始當皇帝,對皇帝的威嚴看得不是那麼的重要。他用的是東北口音,山海關外是大清朝的發源地,所以他多用“咋”字或“咱”字,有些迂腐的大臣們曾多次針對他不用“朕”字彈劾過他,但他全不放在心上。這叫做皇帝難,說話用錯了字都有人監督。

小妹妹回頭看哥哥,見兩個帶刀侍衛跟著來了,還以為哥哥帶了新夥伴到家裡來認門呢,他突然看到順治手拿著那根穿冰糖葫蘆的竹籤子還在用嘴舔上面的殘味兒,便奪過來扔了,道:“小哥哥,還是我們北京的冰糖葫蘆好吃吧?願吃,我明日再給你買!”

他們剛跨進院門,小妹妹就嚷上了,爹啊娘呀地叫道:“爹爹,娘啊,快吧,哥哥帶著他的新同伴來咱家認門來了。”爹孃忙從屋裡出來迎接,見閨女領了個小夥子,長得挺標誌,怎麼看怎麼順眼,兩口子高興的只是咧著嘴笑,小妹妹對順治道:“小哥哥,這是我爹、我娘,你就叫叔叔、嬸嬸吧!”

順治六歲失去父親,孝莊太后把他扶上皇帝的寶座,並把他帶大。從小在皇帝的座位上,每日聽到的不是這個大臣參本那個大臣,就是遣兵調糧戰場斯殺的事。這種暖融融的黎民家庭親情,他從來還沒享受過。在小妹妹的指點下上前見了禮,稱小妹妹的爹爹為叔叔,娘為嬸嬸。你可是皇上,金口御言。

等順治與小妹妹的爹孃寒暄過後,她便把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