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2 / 4)

小說:中國人史綱 作者:猜火車

渠梁把大權交給這個素不相識的客卿,命他依照他的計劃和步驟,進行徹底改革——當時的術語稱為“變法”。

公孫鞅在頒佈變法令之前,先把一根十米長的木棍立在首府櫟陽(陝西臨潼)南門,下令說,“把它拿到北門的人,賞十兩黃金。”當大家驚疑不定時,他又提高賞金為五十兩。一個好奇的青年姑妄把它拿過去,竟然如數的得到賞金。這是公孫鞅的第一步,他先要人民信任並尊重政府,政府在得到人民信任尊重之後,才能有所作為。

公孫鞅所作的改革,可歸納為下列十一個主要的具體專案:

一 強迫人民學習最低程度的禮儀。父子兄弟姐妹,不準同睡一個炕上,必須分室而居(炕,用土坯或磚砌成的大床,設有灶門,冬天可以在其中燃火。北方冬天嚴寒,一家老幼全睡在上面取暖)。

二 統一度量衡制度。強迫全國使用同一標準的尺寸、升斗、斤兩。

三 建立地方政府系統。若干村組成一鄉,若干鄉組成一縣,縣直屬中央政府。

四 建立社會基層組織。十家編為一組,互相勉勵生產和監督行動,一家犯法,其他九家有檢舉的義務。而檢舉本組以外的其他犯罪,跟殺敵的功勳一樣,有重賞;藏匿犯人,跟藏匿敵人一樣,有重罰。

五 強迫每一個國民都要有正當職業,遊手好閒的人,包括世襲貴族和富商子弟,如果不能從事正當職業,一律當作奴隸,送到邊疆墾荒。

六 用優厚的條件招請移民。不分國籍,凡到秦國從事墾荒的,九年不收田賦。以求人口迅速增加,而人口就是兵源。

七 鼓勵生產。人民耕田織布特別好的,積存糧食特別多的,免除他的賦稅和勞役。

八 一家有兩個成年男子,強迫分居(這是增加生產和增加人口的手段)。

九 人際間爭執,必須訴諸法庭裁判,不準私人決鬥。私人決鬥的人,不論有理無理,一律處罰。

十 對敵作戰是第一等功勳,受第一等賞賜。

十一 必須作戰有功才能升遷。貴族的地位雖高,商人的財富雖多,如果沒有戰功,不能擔任政府官職。

從這十一個專案,可看出秦國那時還處在半野蠻狀態,落後、窮困、腐敗和一片混亂。也可看出變法意義不僅是單純的改變法令規章,不僅是單純的只改變上層建築,而是徹底地改變,軍事改變,政治改變,政府組織和社會結構、風俗習慣改變,甚至道德價值標準和人生觀念都要改變。“變法”是人類智慧所能做的最驚心動魄的魔術,它能把一個侏儒變成一個巨人,把一個沒落的民族變成一個蓬勃奮發的民族,把一個弱小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

只用了十九年時間,秦國繼魏國之後,崛起為超級強國之一,但它比魏國的實力雄厚百倍。

——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輝煌變法,只有在大黃金時代戶才會有這種偉大的成就,但公孫鞅也付出跟吳起所付出的一樣使人沮喪的代價。喪失既得利益的既得利益階層,永遠把改革恨入骨髓。紀元前三三八年,贏渠梁逝世,他的兒子贏駟繼位,怨聲載道的憤怒垃圾群,包括贏駟的皇家教師公孫賈和贏虔,他們乘機反撲,指控公孫鞅謀反,公孫鞅遂受車裂的酷刑處決。儒家學派一直用這個悲慘結局,告誡後世的政治家,萬萬不可變法。

——二千二百年後,日本帝國效法公孫鞅,實行變法,即著名的“明治維新”,使一個跟當初秦國同樣落後的古老日本,也魔術般地崛起。歷史已顯示一個定律,處在鉅變的時代,有能力徹底改變的國家強,改變而不徹底的國家亂,拒絕改變的國家則繼續沒落,只有滅亡。

四 合縱對抗與連橫和解

紀元前三五○年,公孫鞅把秦國的首府從櫟陽(陝西臨潼),遷到咸陽(陝西咸陽)。紀元前三四○年,即魏國馬陵道大敗的次年,公孫鞅率領大軍,作變法後最重要的一次武力展示,向瘡痍未復的魏國進攻,魏軍再度大敗,魏國總司令魏昂被公孫鞅俘虜。魏國國君魏囗捶胸打跌說;“我懊悔不聽公孫痤的話。”以魏囗的平庸和當時對公孫鞅的痛恨,他不可能懊悔失去這個人才,恐怕是懊悔沒有殺掉他。魏國這次受的打擊十分沉重,把吳起辛苦開闢的河西疆土(陝西北部)全部喪失給秦國。首府安邑(山西夏縣)跟秦國只隔一條黃河,失去安全保障,只好向東遷到三百公里外的重鎮大梁(河南開封)。

這一戰距公孫鞅紀元前三五九年開始變法,只十九年,秦國已強大到迫使超級強權的魏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