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1 / 4)

小說:凰涅天下 作者:上網找工作

按照羈縻程度的不同,又將廣西各羈縻州縣分為四類:第一是最輕微的羈縻,朝廷既不駐軍也不管民政,僅僅名義上屬於大宋;第二是稍強一點的羈縻,朝廷象徵性在羈縻地區某個地點建堡設寨,派駐少量協調官員,以及跟隨這些官員的少量護軍;較強的羈縻是在羈縻州縣各個主要關卡進行駐軍,在必要時還可以徵調當地部族土兵征戰,但是朝廷既不具體管理也不收稅;第四是最強的羈縻,朝廷不僅駐軍,而且派駐文官進行直接管理並收賦稅,但是這種羈縻在宋朝屬於極少數——這樣強勢的羈縻只能追溯到盛唐時代,即使遙遠的安西都護府轄下的西域軍鎮都是要收稅的。但在宋朝廣西,最多的是羈縻是第一類。

衛希顏以阿寶身份生活的漢人小山村就是隸屬羈縻第一類的矩州(貴州省)——北宋曾設定夔州黔南所,後又獨設黔南路,之後又歸入廣西路,流放刑犯的“黔南所”之稱卻一直存在。州內漢人只佔少數,除了朝廷建的矩州城省內民和黔南所軍管駐地的軍民外,其他地域居住的漢民與夷民一樣屬於不上戶、不納稅的非編戶齊民。這裡的百姓無論夷漢都十分彪悍,夷人無論男女均背刀帶弩,漢人男子都背弓佩箭帶獵叉,還時不時出現有帶刀或帶劍的江湖客,夷人之間、夷漢之間,說不攏就會大打出手。衛希顏當年在出矩州的路上就遇到了四起械鬥,兩起夷人內訌,一起夷漢廝鬥,一起江湖客尋仇,無論是參加械鬥的還是路人,被打死了都算你倒黴。而接壤大理的邊境更加混亂,往往還有大理國的白蠻(白族)、擺夷(傣族)等部族牽扯在內。

但矩州西南夷的情況還算是好的了,相比之下,廣西與交趾接壤的桂南羈縻州縣更為複雜。矩州西南夷雖然內鬥,但有五姓蕃部統合,內訌也有個限度。而桂南溪峒有七八十峒,每峒都互不統屬,溪峒與溪峒之間為了爭地爭資源內鬥頻繁,又有溪峒與省民的矛盾,溪峒與交趾的矛盾,有時前兩種矛盾還有交趾人在後面挑事,糾葛甚深。

在廣西最南的是海島,宋人俗稱為海南,又稱瓊島,島上的夷人最初都居於山嶺,他們稱山嶺為“黎”,遂被朝廷稱為黎人。宋朝在海南上設定了三個行政州一個軍事州:北為瓊州,置瓊管安撫司統管整個海南,西為儋州——後來儋州降為昌化軍,南為崖州——後來降為朱崖軍,東為軍事州——萬安軍。到北宋後期,就已經變為一個行政州三個軍事州了。而島上的黎峒主要聚居在一州三軍“包圍”中的島嶼中部,依傍黎母山,朝廷稱之為黎峒羈縻地,但並未正式設定羈縻州或羈縻縣。這些黎峒有一部分已經歸屬州縣,朝廷稱為熟黎,那些居住山嶺沒有徵賦徭役的就稱為生黎。而在省外之地共有生黎四十餘峒,侵境劫掠省民的事件雖然不像桂南溪峒那麼惡劣,但也未嘗絕止。不過與桂南、桂北相比,海南還算是安定的。

而桂北是猺峒聚居地,從地理上看與荊湖南部溪峒所居地相連,兩地山嶺間有多條道路可通,所以每有荊湖南路南部的溪峒聚反時,往往勾連竄動廣西桂北猺峒——也是很不安分的一群。

綜觀廣西一路,地域廣、部族多,又是臨交趾、大理的邊地,可謂矛盾複雜,隱患重重,加之廣西又是宋朝最偏遠的治地,許多地方守令從未一至親民,反而大行征斂、魚肉百姓之事,往往埋下更深的積怨,引發更大的矛盾,朝廷卻因遠僻和交通不便而不得聞,更不提懲治了。而且,廣西的地方官在處置峒人侵掠的手段也多簡單,要麼出兵鎮壓,要麼調動另一峒的部族兵征討,要麼給錢糧招撫,但無論哪種手段,都未觸及矛盾的根源,只是平息一時。而且省地發生侵掠時,官府的兵馬往往到得不及時,被侵掠的省民白白死傷,積怨叢生,而主事的官員又多貪佞,無論用哪種手段平服峒部都要在省民身上刮油。據說,那些從廣西離任或遷任的地方官,往往都行篋豐盛,多有上十萬緡者,僻地為官竟能為富至此,可見廣西貪弊之甚。而廣西治地的宋民對官府的不滿、不信任也越來越深。

如此種種都與衛希顏想要一個安定的廣西——經略交趾、大理的戰略很不符合。

於是在建炎二年末,當廣西桂、邕、欽、廉數州的兵改完成之後,她便奏準朝廷,升廣西路治地桂州為桂林府(廣西桂林),仍將經略司置於此地。但桂州離接壤交趾的邊境太遠,以前旦有邊事經略安撫司往往反應不及。衛希顏便將廣西武安軍帥司置於邕州——與交趾相鄰,而且距離矩州西南夷和大理國也比桂林府要近得多。至建炎三年,兵改推進到海南駐軍,朝廷將昌化、朱崖、萬安三軍的駐軍整編為武安軍,歸屬瓊州武安軍帥司統轄。同時,朝廷又將三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