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2 / 4)

小說:凰涅天下 作者:上網找工作

州復置為行政州,重設儋州、崖州,新設萬安州,均以文官為守臣,又以瓊州守臣帶布政使,統管四州民政、財賦,歸屬廣西經略司,作為安定廣西的一環。

朝廷既定經略廣西之策,就必得整飭廣西官場,樞密院和政事堂聚議後定下“不貪不暴、不釁不忍、清明公正”十二字,即是對廣西為政為軍的要求,並基於此而任命廣西路司官員。

如今首要的軍政長官——經略使傅墨卿因病逝去,由副使辛炳升任幾無爭議,兩府聚議後允准傅墨卿之奏,經略副使之缺則由廣西提刑使劉彥適升任,又議提刑使之缺,最終在四位人選中定下被御史臺、吏部考績評為“清嚴廉明”的江西提刑使郭孝友遷任。

建炎五年三月,郭孝友到任廣西后,便輕車簡從巡視各州縣,包括僻遠之地。時任廣西路監察御史的劉大中在給御史臺的呈報中寫道:“閭閻疾苦,家至而戶到。州縣官吏或聞而接,已單車微服入其治矣。”之前,劉彥適為任提刑時,著重於揪貪斂、查暴虐用事的官員;郭孝友上任後則是體察細訪,將那些不用心任事或疲軟弱病不勝職的州守縣令,盡數呈報經略司並上章朝廷劾罷之。

廣西官場經過前後幾年的整飭,呈現出一片精幹吏治的景象,雖然任守令者並非人人幹才,但卻無有再敢胡混日子熬資歷者,沒有取得經略司和提刑司的中上考績,這裡的官員休想得到升遷,也別想調任離開這苦地方——除非辭官,或罷職。

而在建炎七年中,任經略使三年的辛炳因操勞疾重,上表請辭經略使職位,並薦副使劉彥適升任。朝廷允奏,以劉彥適升經略使,郭孝友升經略副使。郭孝友入經略司後,仍然持續他的輕車簡從,巡視州縣之行,包括矩州西南夷地和瓊島偏縣都有他的車馬所至,一路體察民情吏治,懲治不法和瀆事者,在廣西官民之中都極具聲望。

而在郭孝友上任經略副使不久後,建炎七年十月,衛希顏滅金歸國,並於建炎八年三月啟動她早就籌謀於心的“廣西戰略”,其中一大計劃就是在廣西修路。

但這個計劃遭到了郭孝友的抵制。

作者有話要說:備註:

1、現在的廣西、廣東、江西、湖南、湖北這些省名,其名便是始自宋朝的廣南西路、廣南東路、江南西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的簡稱。還有河北東西路、福建路。陝西的名稱也是已經有了的。浙江省大概是得名於兩浙路和錢塘江。甘肅省應該是得名於甘州(甘肅張掖市)和肅州(甘肅酒泉)。

2、桂林:秦始皇統一嶺南後,“置桂林、南海、象郡歲”,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三國時期吳國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在今之桂林),隋唐時置嶺南桂州總管府,北宋時為桂州,歷史上南宋將之升為靜江府。

☆、南疆經略

廣西的交通在建炎朝諸路中是最差的。

整個廣西路,只有三條對外交通的主道:其一是北路;從桂林的桂水(灕江)北上入湖南湘水;再北上可達長江;而至東京;溯長江往西而行,可至西川,順長江東流而下;可達杭州——北宋時廣西與東京朝廷來往就是走此道;水陸兼有;其二是東路;從桂林出發,經湖南至江西;再至杭州——朝廷南渡後,成為廣西與臨安朝廷來往的主道;其三是南路;從桂水南下至梧州,再順西江至廣州,是一條全程水道,與廣東來往相對便利。

從對內交通來看,廣西各州縣也有道路相連線,但因廣西人口較少,土地開拓較小,有很多地方都是原始地貌,山林茂密,溝壑縱橫,瘴氣繚繞,還有一些地方是曲徑羊腸,單人驛馬通行都要放緩速度,更別說大部隊行軍了。

當然,即使這樣差的道路真正行軍起來也是可以克服的,當初打金國時那麼艱難的山地雪路都能推拉著炮車透過,還要躲避金軍的海東青偵察和金人的巡邏騎兵隊,如今換成是在自家地盤上行軍,還能難得過那時?

但是,路還是要修的:夫戰之廟算,就是要儘量減少自己的不利,增加自己的有利。

而且,也不僅僅是為了行軍打仗、運輸軍械糧襪的便利,更是為了廣西路的開發——一個地方要富,沒有便利的交通是不可能的。

就以廣西目前對外交通的三條水陸主道來講,並不都是方便快捷的。其中北路水道迂迴、行船時間長、速度慢,以前商人從桂林出發到成都需要半年時間,後來因為南廷造船業的發達,新型快船能使航程時間縮減到三個多月,但是快船造價高,而且車輪漿船還要使用更多的人工,並非所有的江河船商都有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