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置得起,而廣西的船商實力更要降一降。再說東路的陸道,比水道近捷,但一些地方路況差,多有山路崎嶇,包括經由湖南和江西的部分官道在內,車馬行進艱難,驛卒尚能快去,商貨隊伍就要折騰了。相對而言,也就桂林到廣州的南路水道比較便捷,但是也有險難的水段。而且,廣西這麼大的路,不能只靠廣東。就算是與廣東物貿便利,也只限南桂水流域的桂東三州,遠遠帶動不了整個廣西。
而在衛希顏的戰略構想中,建炎朝的版圖還會再往南、往西擴充套件,如果通往廣西的道路都不便利,那麼以後通往更南、更西的地域又怎麼方便去統治?到時很可能就像北宋朝廷對廣西的統治一樣,鞭長莫及,連一個小小的儂智高叛亂都能攪得大宋朝手忙腳亂。
但廣西對外交通的官道不需要衛希顏多作考慮,因為工部已經在整治——從建炎六年工部先後完成對兩浙路和江南東路的官道整治後,又開始了對江南西路的整治,七年初又開始了對荊湖南路的官道整治,現今仍在持續中。
故而,衛希顏的修路提案針對的是廣西內部的交通。
在她的提案中,是整治三條已有的官道:一條是從邕州城至矩州特磨道(雲南廣南縣)的買馬道;二是從邕州城至太平寨、永平寨的官道;三是從欽州灣至邕州城的官道。
第一條道是朝廷與大理往來的官道,第二條道是從邕州通往交趾的官道,第三條道的北段——從欽州城到邕州城的官道——是以前就有的,而南段則是建炎六年修建的,當時在欽州灣建了欽州港,駐入一個小分艦隊,便有廣西的商人出海貿易,又有南洋商人經由欽州港進入欽州貿易,於是欽州守臣便請準經略司修築了從欽州港到欽州城的官道。
衛希顏的這個修路案一提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三條官道的整治是針對大理和交趾。
朝堂上的宰執們能看出來,廣西的郭孝友沒和衛希顏打過交道,卻也看出了她的企圖。
——打了南洋,滅了金國,這是是要兵指交趾和大理了嗎?
毋庸置疑,郭孝友是一個真正為國為民的好官,但他與大宋許多士大夫一樣,不喜歡妄啟邊釁,更不贊成攻打他國。當然攻打金國是雪仇、迎回皇帝,那不一樣。但像宋軍在南洋攻打三佛齊和天竺的蕃邦國,郭孝友就不等同,認為那不是正義的戰爭。
而從衛希顏主導的滅金戰爭中,郭孝友能夠揣摩出她的幾分行事風格,若真是攻打交趾或大理,只怕是要打到滅國才會罷兵!
郭孝友很擔心,在衛希顏的這種鐵血政策下,會將大宋帶入到另一個泥潭,一個軍事擴張的泥潭,而這是郭孝友不願意看到的。
但他只是一個邊地經略使,無法影響朝廷的決策。
何況衛希顏提出修路的理由光明正大——方便平定廣西內部峒亂。
靖康以前,廣西駐軍的確有平亂不及時、令人詬病的前科,而道路不好也的確是駐軍未能及時趕至的原因之一。
當然,心思明白的人都知道衛希顏的真正目的為何,卻是無法扯明來說的,扯明瞭那就是你說的,一個誣衊樞密宰臣的罪名能摜得你頭暈腦大!
最終這個提案在衛希顏的強勢下,在丁起、李綱、葉夢得的支援下,獲得了透過,當時的門下都給事中朱敦儒也被衛希顏說服,於是詔行,令工部、廣西經略司執行。
郭孝友接到詔令時已是木已成舟,他不能明著抗令,卻有法子暗裡抵制,廣西山高水遠的,修路快一點還是慢一點京裡又如何知道?於是,進度非常緩慢。加上工部參政朱震原就反對衛希顏的提案,便藉口正緊著湖南路和江西路的官道修整,廣西的進度要放到後面。於是,朝廷下達的廣西修路詔令就等於是空有詔而不得行了。
衛希顏卻也不緊著催促,似乎並不著急,這讓那些有揣測的朝臣禁不住懷疑自己的判斷:難不成真的只是為了廣西的內部安定,不是為了出兵交趾或大理?
事實上,衛希顏的確不急。按照她和雷動在金國松蓬山的約定,北廷攻伐西夏的戰爭就要開始了,之後南北兩廷的約戰,再之後是名重生與雷動的決戰。在這兩人決戰結果沒有落定前,南征戰爭絕對不可能發動,甚或名重生若有個萬一,南征時間還得推後。
現今,她所預估的最壞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對交趾的戰爭計劃至少得往後推三年。而這三年,便是重提廣西修路的時候——確切地說,已經不足三年,必須要抓緊了。
如此,郭孝友就得動一動了。
章誼提舉郭孝友為臨安府可說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