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可秀講完夫婦之道後;就將“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一句闡發得相當清楚了。
她接著講吓一句;《中庸》道:“中(zhòng)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中庸》的“中”;是讀四聲。孔子是魯國人,子思當然也是魯國人,魯國人常講“中不中?中!”意思就是合不合適?對不對?中不中用?魯國人對某一件事,某一個物事;認為是對了;便說是“中”(zhòng)。
所以;《中庸》的“中”;不是二程講的“不偏為之中”;這樣的理解太片面。
準確、簡單地概括,“中、庸”就是合適、中用,也即:有分寸,中用。
天下事如果都做到了有分寸、中用,那天下就達到和諧了——人的私慾沒有氾濫,因為有分寸;違法犯罪的人少了,因為行事有分寸;國家之間也沒有戰爭了,因為國內沒有苛政,國家之間的利益爭端也有了分寸;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也有度了,因為伐木、拓荒、圩田、開礦等都有分寸。
故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是根本的道體。
得了“中”之後,還要“庸”,即“用”。不用,何必修“中”這個大本呢?
那麼,怎麼用呢?
也是“發而皆中節”。
名可秀道,我們說修心養性,那是不是不能發怒啊?——遇到壞人做惡事能不怒嗎?遇到官員貪汙能不怒嗎?遇到國家被侵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