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相見兩不歡。
路西德看到那些熟面孔後就激動了,滿懷欣喜與科爾瓦多、麥地那、巴格達的學者們打招呼,其中有好幾位是他的摯友,若用宋人的話形容他的心情,就是“他鄉遇故知!”
與會學者中,也有如路西德這般已經在杭京城住了一段時間的,長者有一年,短的也有三五月——部分是時間比較閒,便提前渡海過來當作是遊歷,部分是懷著別樣目的,過來探查“交流會”的真正目的,他們的君主認為東方這個帝國不可能無端端開什麼學術交流會,肯定是有別的圖謀,於是陰謀論了。
不論懷著怎樣的目的,這時先來的學者都充當了引導者,為新來者介紹這個帝國的情況,當然重點是與法學交流會有關的情況。
這其中,在交流會學者名單上居於大宋交流學者首位的“儒教教宗”當然引起了異國學者最多的關注。
在名單上,名可秀姓名字號之下的簡介是“儒宗”,翻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其意為“儒家思想流派和學派首領”,但是信仰宗教的西方學者們很難理解“儒家”和“儒教”的區別,他們認為“儒宗”就是教宗、教皇——在大食語和拉丁語中,分別用教宗和教皇這兩個單詞,其意大致相同。
這是認識的偏差是源於中西方文化背景和語境的差異,首先,對於“宗教”這個詞和這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