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建炎八年的武舉,當有中榜可能。
唯一需要提前籌謀的,是朝廷允許女子參考武舉。
在小姑娘灼灼堅毅的目光中,衛希顏微笑許下應諾:“汝若有能,武學必有汝一席之地。”
“如瑛必不負此諾!”她的目光很亮,回話少了張揚,一臉的鄭重其事,顯然不是將衛希顏的話當成一時的虛言誑語。
眾人再次驚愣住了,國師這話是許諾?朝廷真的會允許女子參加武舉科考??
有心思深的甚至已在想:那麼制舉呢?還有最清貴的進士科?——是不是亦有可能允許女子參考?
何棲雲不由再次顰眉,暗歎不語。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謝小娘子的正職,哦哦,有位聰明的童鞋猜中了邊,哈哈,某不揭曉,嘿嘿~~~~~~~~
嗯嗯,姚佩珩小姑娘很可愛的說……差點給她弄個姚木蘭的名字,想了想,這孩紙哪是姚木蘭的性情呀……
衛希顏的誨人不倦計劃將繼續實施,堅定不移地引誘花骨朵一代……
然,人活世俗之中,心越高,就越苦,有幾個女子能掙脫世俗綱常和親族夫族的桎梏?無知或許才是福……何棲雲看得遠,所以擔慮。
PS:說說幾種筆和幾種紙——
紫毫:
就是山兔毛制的筆,因其毛黑色,故稱。唐宋時代,宣城(宣州)紫毫的聲譽與地位,為全國其他筆種所不及,“每歲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
據載,秦國大將蒙恬南伐楚國,路過中山(即宣城、涇縣一帶),得到毛純質佳的兔毫,遂製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筆,後人因此稱豪恬是筆工的祖師。
狼毫:
即黃鼠狼尾毛制的筆鋒。其彈性,硬度及鋒穎的銳利程度都次於紫毫,而長度卻優於紫毫,可以做比較長的筆頭,且比筆紫毫耐磨,可書萬字。一般認為,狼毫在唐代時已用來制筆。
羊毫:
即山羊毛,而非綿羊毛。山羊的毛多以白色的居多,也有黑色或其他顏色。用於制筆的多用白色。一般認為,羊毫是從宋代時用來制筆。
另外,還有鹿毫筆(秦代時就有),鼠須筆(家鼠須),豬鬃筆(豬背脊上的毛),兼毫筆(兩種以上之毫製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
宣紙:
原產地是宣州涇縣,後來宣州其他縣也有產,統稱宣紙,但唯有“涇宣”是正宗,書者皆以涇宣為最上品。
毛邊紙:
因宣紙昂貴,古人一般習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於印書的,但因為紙質好,有人買了書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後世小學生習字簿用的機制毛邊紙不同,質地遠勝。
油紙:
專門用於透光和防水的一種精細加工紙,有日用(制傘、糊窗、蒙燈籠)和書畫兩種。日用的多用桑皮紙塗桐油或桃花紙塗冰油製成,具有隔水、透光、防風、耐久的功能。中國的油紙,應該是從唐代起就被漢夷各族廣泛使用了。
249
249、男尊女尊 。。。
清溪無聲,桃香正暖,小娘子們笑聲陣陣。
草地茵席上,豎立著一隻花石錦雞雙耳長頸瓷壺,壺頸長七寸,口徑二寸半,壺高一尺二寸,這是隻標準規格的投壺,衛希顏如雪雙指拈著柘木銳簇箭飄然立於投壺十餘步外,指點眾小娘子擲箭入壺的技巧。
這是飲宴上流行的投擲娛戲,即將箭矢投擲進細頸長壺中,中者為勝,不中者罰之以酒——源自射禮,當時諸侯宴客的禮儀之一是請客人射箭,客人不可推辭,不會射箭即被視為恥;到了春秋年代,射禮漸傾,越來越多的賓客不會射箭,遂用箭投酒壺代替;久而久之,投壺就代替了宴會上的射禮;而後,更成了一種純粹的宴會娛人之戲。
至大宋朝,自從司馬光著《投壺新格》後,投壺便從宴戲又升格為“宴禮”,不僅繼承了射禮的儀節,還繼承了射禮“正己修身”的禮義,有固定的投壺之禮,如:以司射為主持,樂人奏《詩經?狸首》為伴曲——因這首瑟曲已失傳,遂用琴曲《鹿鳴》替代——投壺的動作應與節奏相和,等等。
名可秀閒話時曾笑道:“由‘投壺回禮’一事,當知司馬溫公治世之道。”
當然,女眷投壺僅是宴戲,不必遵循司馬溫公的“新格”,便如小娘子們玩的擲箭投壺,不設司射也無奏樂,每局每人只投三矢而非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