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於內。
現實剎那間湮滅無跡,空無妙有的禪境,刺激著十名少年男女的感觸,驀然之間,他們都被雷瑾帶人了迷離夢幻的禪機靈境,感覺瞬間變得深邃靈敏,眼睛似乎也在剎那間明亮了許多。
他們所有的注意力,已全然為雷瑾演示的劍式架子吸引住了,猶如磁石吸鐵,不願稍離。
因此,他們看見了一番奇妙的手、眼、身、步……
月升、風起、雲湧、光動、影動、心動……
森森劍式,如月華流轉,次第展開、聚合、發散;如風過大地,時緩時急,時亂時勁;又如老樹枯枝,經冬不凋;或如冷雲在天,舒捲無心。
雍容已經完全沉浸到玄妙之極地劍式當中,瞳孔一會兒縮小,一會兒睜大。
難得平虜侯這時興起,竟然將壁畫中隱藏的武技精髓,演示得淋漓盡致,雍容是再聰明不過的人,福至心靈,自不會放棄眼前這個絕佳機會,躬聆在旁,全神貫注,點點滴滴都儘量記在心裡。 無所謂“喜悅”或是“激動”,關鍵在於領會、融會、貫通。
這一趟劍式演示,實在暢快極了。
天、地、炫、劍,似乎已融為一體。
隨著雷瑾演示,雍容置身其中,彷彿附身於那虛無妙有之劍。 他之性靈,非比尋常庸凡之輩,本身武技造詣也頗是不俗,此時一經雷瑾啟發、引導、開悟,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其內心感受之深刻之猛烈之酣暢,自是不同以往任何時候,這一剎那,好不快活淋漓也!
光陰易逝。
旁觀之人已經記不起雷瑾這是第幾度的舞劍,直到雷瑾終於停止動作。
呼吸急促,氣息咻咻,不僅僅是雍容,其他那些少年男女也似有說不出的喜悅快意——雷瑾並沒有刻意隔絕其他族中子弟的觀摩,他們與眼前壁畫地機緣,雖然不如雍容,但也眼看心會各有所得,以往修行上的一些疑難窒礙之處,至此豁然貫通,也是得益匪淺——這也便知道,尊為侯爵的師範先生,將要傳授的上乘心法原來與這書畫之類的物事大有關聯。 他們都是好勝要強之人,這便擔心會否錯過機緣,都是各自留心起來,以免落於人後,為人所笑。
雍容閉上眼睛,腦子裡全是雷瑾的身影……
劍影流光,如月華流轉,浮現眼前,一招招,一式式,走馬燈也似,反覆在眼前打著轉。 那些奇妙的劍式、功架,已經深深銘刻在他的腦海裡。
機會難能可貴,靈機一現而逝。 雍容拔‘劍’,依著樣兒畫葫蘆,學著雷瑾地演示,比畫起來,霎時間,大殿裡風雲作勢,月華流霜。
演練、印證。 這一壁的畫,這一路地劍。 兩相對照,闡發幽微,簡直就像是為雍容而設,開啟了他地靈智,讓他深深體會,大有斬獲。 劍式展開,正是得其心而應其手。 大合他的脾性,雍容只覺無比快意,幾有飄飄欲仙之感——雍容自是不知,這幅壁畫濃縮了元老院某位隱世元老一生地武技心得,有了雷瑾的融會貫通撮取精華,又轉而以禪門心法開悟點化於他,省了雍容十數年苦心摸索之功,所得心法精髓與其本身天賦又極為契合。 豈有不快意地?
寺院禪房。
李璇凝神細觀案上的長箋大幅,若有所思。
畫面所繪,便是深松廣林,風雨驟至地情景。 在畫者筆下,渴筆、溼筆渾然契合,墨氣深沉有如髹漆。 既有云蒸霞蔚之長,也有厚重質實之韻。
畫面所繪,時在深秋,朔風湧起,茂盛的樹林,枝枝蔓蔓在風的摧殘下彼此相隨,又相互擠兌。 灌木和雜草相互簇擁著,將每一株樹的根部佔領。
一位僧侶或一位路人,一位匆匆前行的行者,裹紅袍。 拄木棍。 在林間空白之處,如入無人之境。 怡然前行。
李璇所見,便是佝僂背影,隨風飄逸的袍角——那行者,是要離開這林莽的密圍,另闢蹊徑?還是要深入林之深處探幽尋秘?
李璇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行者獨行於深山林莽,風雨驟來,孤獨無助,益顯渺小,亦更顯行者那超然地狂傲、無懼。 那隨時準備提起來的右腳,和隨時準備尋找落點的木棍,讓這獨行林莽風雨中的行者,有了一種莫名而獨特的強勢。
這幅《風雨山行圖》畫本,是雷瑾專門指定給他的。 不過,李璇本身的武技路子並不與這畫上的意境神韻非常契合,而雷瑾也暫時沒有空兒施展‘花間聽禪’心法,幻化‘夢幻空花’禪境來引導這些子弟,而是讓他們先行揣摩,到時再為他們解惑答疑——雷瑾這位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