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部分(3 / 4)

小說:驚雷逐鹿 作者:風格1

僅能佔稅入的五六成,各地皮毛稅課上升極快,安多、朵甘、寧夏等地方尤為吃重。比如安多行省,近年市況,每年皮毛稅入逾五十萬銀圓,而其四萬餘石田賦、折銀徵糧以及開墾地價之收入,每年不過二十餘萬銀圓,尚不及皮毛稅收之半。

青海牧區和農區的皮毛,分別集中於各處農牧領部,匯總於西寧,再經湟水、黃河,運至蘭州、寧夏等處,再轉到河套起卸,經大同、宣府運往京、津一帶。

朵甘行省等處皮毛,則多由四川打箭爐運往重慶等處轉運。

……

較大的毛織工場,武威有十家,張掖有十二家,長安有十五家,成都四家,重慶五家,蘭州三家,寧夏三家,河套一家,哈密十五家,土魯番七家,亦力十七家,葉爾羌八家,烏孫十家,河中二十一家。

其餘毛紡織社、氈作坊不計其數,多系軍需、官需機戶。

……”

李遠的當堂說明中規中矩,條理脈絡比較清晰,數字也比較清楚,恪守其吏士本分,年紀不大,也算很不錯了。長官們自然不需要一個小小吏員激揚文字,揮斥方遒,教他們如何如何去做,事實上李遠說明的那些情況,長官們大多都有了解,只是可能沒有那麼面面俱到罷了。李遠如此表現,雖不出彩,勝過出彩了,分寸拿捏得不錯。

為朋友擔心的王文才鬆了口氣,心裡有些微的興奮,如此場合,無過即是有功。

雷瑾雖然一言未發,卻也微微點了點頭。帝國向來吏治艱難,眼前這位二級吏士的表現,至少說明了一點——西北幕府的十二級吏士爵制度目前看來尚屬可行。

歷來所謂“吏治”,雖然多數人實際說的是對那些科舉出仕的品階官員應該如何如何,並不或者極少將胥吏差役也包括在內,然而雷瑾本身就是以爵爺之身在江湖中打過滾的人,當然知道良莠不齊的胥吏差役是如何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其中不乏貪婪索賄,舞弊弄權,仗勢欺人,魚肉百姓之徒;他們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雁過拔毛,唬騙勒索,把持地方,百般弄權以擾民殘民害民,雖敗壞國家律法而無所畏懼;科舉出身的官員沒有點手段和背景,將很難懾服並有效約束手下那一夥三班六房的胥吏差役。‘吏治’不治吏而只治官,省事固然省事,卻往往弊病叢生,以致出現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官無世襲而吏有世襲之事,若胥吏差役再與黑道中人廝混在一起,為禍更烈,敗壞縣政而致民怨沸騰,進而甚至可能動搖國本。而西北幕府中也有不少出身底層平民的親信和謀士,胥吏差役之害,又豈有不知的道理?

因此,從雷瑾到一干親信官僚,都知胥吏差役貪暴之害,唯有盡力督責管束方是正道。

中土帝國文武分職、官吏兩途由來已久,胥吏差役之弊病並非鮮為人知,只是治吏之難更甚於治官,知其弊病又能如何?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大多還是有心無力,難以收拾。雷瑾也不認為自己就能根除這個弊病,防範限制,盡力約束胥吏差役倒還有可能,另外也要給胥吏差役一條上進之路,否則那些欲上進而無門的胥吏差役恐怕也就只能隨波逐流,漸而只圖貪贓納賄而弄權自肥了。

這條胥吏差役上進之路由多項措施、制度組成,其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便是在胥吏差役中擇優授吏爵,設十二級吏士爵,給予相對較高的地位和特權,在糧俸、廩給、津貼、補助上相應給予優待,並將其納入監察審計之常規,與品階官員等同,從而將授予了吏士爵的吏士樹立為胥吏差役中的骨幹和榜樣。雖然不敢說這就能解決所有弊病,但至少給了胥吏差役一個盼頭,也便於等級有差,分而治之。

六曹議事一般都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時間,雷瑾自然不可能一直在座旁聽,畢竟還有不少軍務、政務需要處理,過不多久他就起身離去。

暮色蒼茫。

殘陽夕照,要塞的天色漸漸變黑,堅厚的城壘巍然壯觀。

庭院寂寂。

書房裡,雷瑾就站在雷浩的身後,看著他照著‘票擬’在‘公牘’、‘呈文’摺子上用硃筆批覆,這些硃批本來應該由內記室或者軍府軍機上值房的書吏依著‘票擬’或者‘口授’的內容執筆照書,現在讓‘世子’雷浩來完成,雷瑾只是想讓他熟悉各種公牘的格式和最基本的‘硃批’樣式而已。

《灌田公司章程》、《亦力墾務公司招股公啟》、《烏孫行省候補知縣汪如條陳屯墾事宜稟》、《署瓦剌宣慰府隆山千戶王祖山畜牧稟稿》、《哈薩克行省墾牧公司集股章程啟》、《黑海邊疆鎮撫使司墾務摺子》、《諮呈工曹議創漁業公社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