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2 / 4)

小說:驚雷逐鹿 作者:風格1

或者六部的朝官們分而享之,他們寧願和后妃們結成聯盟,畢竟后妃們總是要依賴他們這些宦官奔走辦事,而朝官們則完全可以不必依賴宦官。

那些外廷臣工,哪個不是門生故舊一大堆,遍佈天下,誇張一點說一人吐口唾沫,加一起絕對能把宦官太監們統統淹死,而且天下縉紳士林也絕對是支援朝官而不會支援內宦;反觀宦官們,他們若是出了皇宮,沒有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後面撐腰或者說沒有皇帝做招牌,根基淺薄的宦官們將得不到任何人支援,他們所掌握的權力隨時有可能被外廷臣工一一奪去。

弄權的太監在失去權力之後,甚至還可能有性命之憂,這也是宦官們所無法忍受的。

以前,當今皇帝一到煉丹的時候,批答朝臣奏章的事情,便會落到司禮監手中,時間久了,司禮監的太監們哪有不借機玩弄手腳的?正所謂‘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是也!

宦官們本來權力就重,再借著這樣的機會積累自己的權勢,培養自己的私人,招納一些趨炎赴勢之輩,聲勢更是難於遏制,自然也更遭文官集團的嫉恨。

嘗過權力滋味的人,食髓知味,怎肯輕易與人分享權力?何況內閣那些紙糊一般的閣老,六部那些泥塑一般的尚書,做官爭權是行家裡手,治國理政則尸位素餐,昏庸不肖。連這些個慣長弄權、專橫跋扈的宦官,也根本不把這些朝官們看在眼裡,當朝文武大臣中,能夠讓宦官們有所收斂、知所忌憚的,亦不過二三人而已。

宦官們自然也有派系,甚至互不相容,但在捍衛宦官們的權勢和利益這個問題上,立場是很一致的,對外也比較抱團。

而展妃對內廷的掌握這時候便展露無遺,她巧妙的利用了宦官們的關係和矛盾,恩威並施地利用種種手段籠絡獲取人心,使得宦官中的太監頭兒,還有宮娥中的女官,絕大部分都肯聽命於展妃,連司禮監掌印、司禮監提督這兩個論地位在張保之上,論實權卻在張保之下的內廷大太監也不例外。

羽翼豐滿的展妃在內廷大勢已成,張保、陳準雖然多年掌握實權,根基牢固,但慮及自身利害,自然也不肯做逆勢招禍的愚蠢之行,那也就惟有俯首聽命了,這樣一來所有的宦官盡入展妃掌握。

以展妃為首的三位皇貴妃,加上內廷身居高位的幾個太監:王安、王弘曆、張保、陳準、張鳳等,迅速結成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利害聯盟,連手把持了帝國的最高權柄。

象秉筆大太監張保這樣的太監,雖然不是司禮監掌印,但因為是皇帝跟前近侍,又是溝通內廷與外廷的關鍵人物,因而在內廷中的實權反而在掌印王安之上,他也一向不用看掌印、提督兩太監的臉色。

張保自己也在暗裡弄權,但一則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再則當今皇帝並不糊塗,防得又嚴密,他雖則不敢大肆攬權,但權術一道還是略通一二的。

這麼些年下來,象當今皇帝的權術,以及官場上那些陰毒齷齪的權謀,張保耳聞目睹的何止千百樁?但不管這些權術或者權謀如何高妙,總是有跡可尋,而展妃的手腕卻是令他莫測高深,甚至很難看透,讓他很是疑惑展妃身邊是不是有智囊,有高人從旁指點,但倉促之間,他也委實看不出什麼名堂。

以展妃為首的三位皇貴妃,決斷清晰,處事明快,對政事決策絲毫不拖泥帶水,尤其批答奏疏的口氣酷肖皇帝,也讓老於公事的張保暗自吃驚,收起小視之心。

這等明察事理,又具有鐵腕的主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心盡力,不要有二心,所以張保現在在展妃面前奉命唯謹,全當是在皇帝面前,一點也不敢馬虎從事。

“京師疫症大作,遍京城內外,傳染疙瘩瘟之疫,一人感之,全家以次傳患,甚有闔門皆歿,無有棺殮者。九門日出萬棺,途行者悉垂首尪羸,淹淹欲絕……”

“……於京師寺廟皆設‘悲田養病坊’,置醫藥以安置疫疾病患,由有司派員督管之;

遭疫而死者,其屍體令其家人即刻掩埋,按每戶死於瘟疫人數,朝廷賜與不等的助葬之費;

當令巡城御史沿城巡行,發現無人掩埋的屍骸即應迅速掩埋;

患疫之家,遺孤如不滿十二歲,當責令親屬負責養育,朝廷可饋以兩月口糧救濟,孤兒名單上報順天府,令巡城御史、順天府督責之,錦衣府、鷹揚左衛、鷹揚右衛校尉襄助監察之,敢貪贓舞弊者,一律嚴懲;……”

“今逢大疫,順天府應予免稅減租……”

……

聽著張保一句一句的唸完各個臣工的奏疏,京師疫症大作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