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能最終吞併海上群雄,驅逐白人蠻夷?
聽梵已經決定向戒律會高層提議,配合雷琥的海外擴張,將帝國佛、道兩教的影響力延伸到海外。
——————————————————————————————
注:華夏僑民之事例基本取材於歷史,請參看柏楊《中國人史綱》第十八世紀
2005。5。27釋出
第四章 流民天下
戰事已經結束。
冬日的殘陽,如血般殷紅。
紅色戰襖的帝國步騎大軍已經退出主戰場之外,背依山崗紮營,遠遠的依稀可見帝國黃金龍旗和主帥大纛在冷冷的朔風中飄揚。
主戰場北面,旗甲整肅的流民軍排列在“薛”字大纛下嚴陣以待,遙望著東面的帝國官軍,隨時準備侯命衝殺。
南面列陣的流民軍,也重新聚整合步騎陣勢,同樣遙望著東面的官軍,同樣準備著隨時衝殺。
經過連番戰事的磨練,如今轉戰中原的流民軍早已經不是昔日的烏合之眾了。
以戰養戰讓流民軍的健馬、鐵甲、刀盾、弓箭等諸般糧餉軍械都相當精良充足,其作戰主力,部伍整肅,戰力也今非昔比,已經不是一般官軍可以匹敵。
唯一的弱點,就是流民軍經常有各地饑民拖家帶口的中途加入,這些沒有什麼作戰經驗、又不熟悉軍伍紀律的饑民往往會使流民軍的整體戰力下降,但在轉戰四方的流民軍而言,卻又不能不如此做,否則他們的兵源補充便是個天大問題。
晚霞漸退,官軍和流民軍就這樣相隔著冷風吹拂的丘原遙遙對峙,既沒有任何一方撤退,也沒有任何一方衝殺。
丘原上累累如山的屍體、兵器、甲仗和丟棄的輜重也沒有任何一方爭奪。
這一次交戰,兩敗俱傷。
與官軍對峙的這支流民軍,其實是合流在一起的幾股流民軍。
北面的一股實力強勁,是由突出陝西,由武關進入中原的眾多陝西流民軍中間的一支演變而來,原來的主將摩雲鵬(許多扯旗造反的流民軍主將多隻傳其號,而不知姓名,甚至原本就沒有什麼姓名,多是族姓加上排行又或者叫什麼狗剩、鐵蛋之類的小名)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