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的古代,就已經算是步入老齡階段了。
他看到我時,並沒表現出任何異樣,說明我的化裝還是成功的,起碼到現在,還沒讓他看出任何破綻。我放了心。
恭親王首先開了口。他說道:“鳳馳和儀周都是精通雅韻之人,鳳馳詩詞、音律、書畫樣樣皆通,而儀周更是書畫鑑賞名家。”開場先把我們兩人誇獎一番,不愧為朝堂翻滾多年的政客。
他轉向我,說道:“想必鳳馳已經跟你說了今天請你來的目的。”見我點頭,他繼續道:“我這裡有幅范寬的畫,想請儀周鑑賞個真偽。”
我在椅子上欠了欠身,又拱了拱手,用努力練習過多遍的男聲說道:“王爺雅擅丹青書畫,收藏之富名聞大清,今日有幸得觀王爺的收藏,實乃儀周之幸!幸甚、幸甚!”
這樣之乎者也、咬文嚼字地說話真累。不過,要扮演安麓村卻不得不如此。幸虧以前就熟悉古代文言,穿越後,又常聽人之乎者也地說話,多少也記了一些。
恭親王站起身,把桌上的剛剛在寫的字和字帖向旁歸攏了一下,又轉身從後面的多寶格上拿下了一個卷軸。
他開啟卷軸,把它平鋪在桌上,我和林鳳馳都站起身圍攏了過去。
當卷軸完全鋪平了後,一幅雪景寒林之景展現眼前。這是一個三拼絹大立幅,圖中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鬱寒峭之意。
我站在桌前觀看此畫,但覺一股寒意撲面而來,此畫深谷寒林間,山勢高聳,境界深遠,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不愧為范寬的絕代名作。
我的目光瞄向畫中顯著處的那叢寒林,最前面的那株樹幹上用極淡的墨色寫的范寬兩字隱於枯糙的樹斡中,由於年代久遠,字跡漫漶,已經幾不可見。若不是後世因此引發了爭議,我也不會去注意看。
字跡如此淺淡,難怪林鳳馳第一次來此觀看此畫後,竟沒看到這兩字,經我提醒,第二次來觀此畫,才注意到它們。經過林鳳馳的旁敲側擊,發現即便是常常賞鑑此畫的恭親王,也不知此間竟隱了兩個字。
我抬頭,發現恭親王正看著我,神情中竟有一絲絲緊張。他在等著我的鑑定結果麼?可沒那麼容易讓他如願!
我故作瀟灑地哈哈一笑,說道:“王爺的收藏真是豐富啊,范寬、李成、趙孟睢⑻埔��徊仄渲幸環��爛�鰨�鴕咽侵丈��伊耍�躋�詞樟爍銎餚��疑酢⑿疑醢。 �
我再一次用了安儀周的口頭禪“幸甚、幸甚”,這樣,他才不會懷疑我是假冒的安儀周。
隨著說話,我走向他那一牆的名作,指著那幅李成的讀碑窠石圖》,我說道:“范寬師從李成,卻自成一家,與李成風格頗為不同。李成、范寬的山水圖可稱為一文一武。”
聽我如此說,恭親王頗感興趣地走過來。他問道:“哦?何以一文一武?”
我側了側身,讓他站到畫前,這樣,他就正好背對林鳳馳和書桌。
我指著牆上的畫說道:“李成之山水氣象蕭疏,煙林清曠;而觀范寬之畫卻氣勢磅礴、雄渾壯偉,此其一。而觀兩人之墨法,李成毫鋒穎脫,惜墨如金,多用淡墨皴波;而范寬用墨卻濃重潤澤、層次分明,皴擦、渲染並用,此其二。”
我看了看恭親王的反應,只見他頻頻點頭,捋須微笑,聽得十分專注。眼角餘光向書桌處掃去,林鳳馳正背對我們,手臂微動。從這個角度看不到他在做什麼,但我心裡卻很清楚。
“再觀他們筆法的不同,”我用手指點著圖上山石之處,繼續說道:“李成畫山石好用捲雲皴,米芾稱其為‘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而范寬則多用細密的雨點皴,勾勒山石線條粗壯,突出其質感,此其三。再看兩人畫中之意境,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也。此其四……”
我對著滿牆書畫侃侃而談,從李成和范寬,到趙佶和唐寅,從丹青畫作到書法習字,竟說了個滔滔不絕、口沫橫飛。直到林鳳馳從書桌那邊給我比了個OK的手勢,我才匆匆結束。
引領著恭親王回到桌前,重新面對著這幅雪景寒林圖。我搖頭嘆息:“好一幅製作精良、頗承原畫神韻的贗品啊!”
81
“什麼?你說什麼?”恭親王站在桌前,驚疑地看著我。他被我的話驚到了吧?
我微微一笑,聲音沉穩地又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