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2 / 4)

小說:官人,吹燈耕田 作者:卡車

上看到一些令人心曠神怡的綠水青山時,齊大郎幾個來了興致,還會學那些文人吟幾句詩助興……

船一路北上,先後經過了巫山、巴東、秭歸三峽。出了三峽後,張巧兒等人留在荊州稍作停留,補足了乾糧、淡水等物事後才再度起航,經淮水、汴水,最終順利抵達北宋的都城———汴京。

汴京城乃是北宋都城,自是比閩南一帶要繁華許多。因此穿到北宋十幾年卻沒出過遠門的“土包子”張巧兒,一待那船泊在碼頭邊、就迫不及待的提議道:“娘,趁著天色還早、我們趕緊下船逛逛!”

吳氏見小女兒滿心興奮、不忍讓她掃興,於是便客氣的向顧氏尋個方便:“堂嬸婆對京都一帶應是十分熟悉,不知道能不能帶我們四下走走?我們家四娘打小就是個愛湊熱鬧的丫頭,眼下又是頭一回出門到這繁華的汴京城,要是不讓她出去走動、走動,她心裡就像有隻貓爪子在撓著般!”

顧氏也不急著回家,也沒因過繼了張二郎就撇下吳氏等人不管,只見她先讓隨身的婦僕把行李搬回張府,自個兒則親自陪吳氏等人下了船,打算盡地主之誼帶吳氏等人四下走走、瞧瞧繁華的汴京城。

張巧兒幾人下了船後自碼頭緩緩走了出來,最先見到的是汴京的外城,那外城方圓四十餘里,城壕名叫“護龍河”,寬十餘丈。城壕內外兩岸種了兩排楊柳樹,與那粉牆朱戶相互襯托、煞是好看,可惜城壕附近禁人來往、讓張巧兒不能走近了瞧。

張巧兒一行人再往前走,便見城內都建有甕城三層,曲拐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是直門兩重,故這四門為正門,據說都有預留皇帝出行的御道。

張巧兒一行未走那四道正門,而是在顧氏的引領下、自東南方那座“陳州門”而入,陳州門旁有一河,顧氏指著它向張巧兒等人介紹道:“此河名曰‘惠民河’,但因此河通蔡州,汴京當地人便只以‘蔡河’稱呼它。”

張巧兒一邊點頭一邊欣賞河邊風景,見有幾座跨河的城門懸著鐵裹的窗門,忍不住好奇的問了句:“堂叔婆,那些鐵裹的窗門是做什麼用的?”

顧氏聞言笑著解釋道:“那些窗門每到夜間就會像閘一樣垂下來接著水面,阻止船隻從水門通行,不過蔡河兩岸各有留門、通人行走。”

說話間張巧兒一行人已不知不覺的進了城,街上的人也多了起來,顧氏見狀馬上接了身後丫鬟遞來的蓋頭,戴上後隔著罩在面上的薄紗問了吳氏一句:“堂侄媳婦兒,你們幾個要不要也買頂蓋頭來戴?在京城,大戶人家的女眷大多不出來拋頭露面,即便出來了也會戴頂蓋頭遮住面容,免得惹人閒話、壞了閨譽。”

吳氏打小就生活在鄉間、且天天都挽著褲管下田,因此她對“拋頭露面”這點十分不以為然,反倒覺得好端端的往臉上罩個蓋頭很奇 怪{炫;書;網呢!

於是吳氏當下就衝顧氏擺了擺手,道:“我都是三個孩子的娘了,用不著遮擋了!要我入鄉隨俗的戴那蓋頭,我反倒覺得不自在,我們鄉下不興這個。”

顧氏也不勉強吳氏這個地地道道的村婦,而是轉而對張巧兒和齊三娘說道:“你們兩個都是未出閣的小娘子,還是入鄉隨俗的戴頂蓋頭教好,免得閨譽受損、將來被婆家人不待見……”

顧氏說著伸手指了指不遠處的一間鋪子,介紹道:“前面就有家蓋頭店,裡頭有賣各式各樣的蓋頭,你們若願意我們便先去買上兩頂,戴了再繼續逛也不遲。”

齊大郎一聽說這戴蓋頭和閨譽有關係,立馬就十分大方的說道:“四娘、阿妹,你們儘管挑好看的蓋頭買了戴上,這買蓋頭的錢我掏!”

而吳氏自個兒不願意戴那不自在的物事,但卻站到了齊大郎那邊、對張巧兒說道:“齊大小子說的沒錯,四娘和三娘你們兩個是得戴個蓋頭,不能叫別人把你們的容貌瞧了去!聽說京城的登徒子比我們鄉下多多了!”

張巧兒被吳氏那自相矛盾的說法弄得哭笑不得,但她最終拗不過吳氏和齊大郎,只能乖乖的跟著顧氏去了一家蓋頭店,選了頂蓋頭買下後老老實實的戴上。

張巧兒戴了“裝備”後,一行人順著長街再逛了好一會兒,便尋了家茶館坐下來歇息。齊大郎見日頭已逐漸偏西,趕忙拿出生母姜氏回信附上的地址,展開後客氣的向顧氏打探方位:“顧夫人,您知道‘州橋夜市’在哪裡嗎?我娘說她住在那附近,讓我照著尋上門去。”

“出了朱雀門、走到龍津橋,從州橋往南一帶走去很快就到州橋夜市,”顧氏知道齊大郎等人對汴京不熟,於是不等張二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