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3 / 4)

小說:女戶 作者:沸點123

一筆錢糧來好供應大軍。正於紫宸殿裡與李長澤等人商議,李長澤建言:“何不宣陳熙來?他久在北方,當知其虛實。”

陳熙尚未到時,玉姐已使於向平往紫宸殿裡求見,言明太皇太后欲行節儉之事。於向平看著宰相在側,一字不敢多言,原模原樣兒學了,末了傳玉姐的話兒:“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若省出個好歹來,非社稷之福。”

九哥與李長澤等人聽了,又添一樁心事。諸人皆知太皇太后大病一場,便不如前,便是好好兒養著,也不定能活幾日,實是生死有命。若好生供養著崩了,也還罷了,若儉省而後崩,恐有人說是非,聽著也不好聽,又恐亂民心。九哥將手兒一揮,對於向平道:“說與大姐,我知道了。”於向平不敢再留,倒退數步,方轉身趨出。

九哥對李長澤道:“過一時,諸位好生勸慰娘娘罷。”李長澤等唯唯。

陳熙於樞府當值,不多時便到。舞拜畢,九哥命起,也不與他寒暄,只說:“事情緊急,閒話休說,卿且看。”胡向安忙奉了邊關急報而來。陳熙取來一看,眉頭便緊皺。他眼睛一掃,實已瞧著平日裡最關心的幾個字眼兒,卻因一時無策,便裝作細看。

待想出奏對之言來了,方緩緩放下手中急報,從容對曰:“官家,這也不算太難。天朝對胡虜,除非厲兵秣馬,蓄數年及至數十年之力,否則不足以反擊取勝。多半是堅壁清野,防禦而已。如今朝廷多事,無力出擊,只能防守。若是防守,邊將足用。”

九哥語帶疑問,道:“真個不用增兵?”

陳熙笑道:“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北方民風彪悍,足用。若是旁的時候還難說,如今因有這災荒,飯且吃不上,叫他們當兵吃飯,能招來許多。又因蝗災,遍地無可食之物,胡人必不能持久。”

李長澤嘲道:“真個禍兮福所依了。”九哥也笑一下,又斂容,道:“如此,便令他們就地徵青壯,堅守罷了。”又思陳熙久在北方,便喚他來問及北方之事。陳熙亦知無不言,直言北方兼併之事有之,然北人大多純樸,豪強之族亦不十分克扣佃戶,彼此也算相安無事。

待議事畢,九哥便提及太皇太后欲儉省之事,命陳熙相勸。陳熙道:“臣當盡力。卻有一請,請官家垂聽。今值國家多事,若太皇太后無所表示,臣恐於太皇太后之名有損。想來太皇太后亦有此慮。”九哥靜默片刻,嘆道:“如此,我便領娘娘的情了。”

————————————————————————————————

太皇太后既減膳,皇太后不得不蕭規曹隨,她原與這些人並不一心,見這些人行事並不帶著她,雖知減膳必行,卻不免一肚怨氣。因而推說病了心裡煩,不想見旁人,唯思孃家人兒,九哥玉姐無奈,只得依她之日,由她召見孃家親眷。

過不多時,北方傳來訊息,北地募五萬鄉勇,皆是精壯之士。於朝廷,這筆錢眼下花得是極划算的,這些個人受了災,不好一體遷往西南,總要留下人來待蝗災過去好重耕種,人既留下便要與他們吃食,與其白養,不如令地守土。又號為鄉勇,乃是並非朝廷軍隊,只消過了這一劫,便命解甲歸田,此後便不須再發糧餉與他們。

世人也不喜當兵,生恐一朝做兵,一世做兵,改不回來。如今乃是權宜之計,想混口飯吃待災過的人,也是樂得“投軍”。又因傳出蝗蟲亦可食,京中貴人常吃這個,便有那一等□之人,尋思“與其餓死,不如飽死”,燒了蝗蟲來食。滋味自是不如油炸的香,卻也吃得。食訖,亦不曾中毒而死,北方便流傳開這道食譜。於是男子投軍,老弱婦孺捕蝗而食,佐以以蝗換糧,賴此全活者頗眾。

又因要捉了蝗蟲換糧,又要拿它來吃,這北方被災者近百萬人口,放開了肚皮吃它、放開了手腳捉它。一日照著三餐來捉,竟漸將蝗蟲吃得稀少了。朝廷拿糧換了蝗蟲來焚燒,反叫圍觀百姓心疼惋惜:“可惜了,這麼多,可能吃許久哩。”

胡人便悽慘,誠如陳熙所言,蝗蟲過境,城外野地裡能留個甚與他們?甚都無有!非但沒有人吃的,連馬嚼的也無。以往圍城,好往城外村落裡尋些個補給,如今遭了災,能吃的都吃了,還要待朝廷救濟。那一等有餘糧的,又是地方豪強,因在邊境,那莊園建得也是堅固,點起家丁據守,一時也難攻下。

熬了十餘日,終不得不退卻,往北逐水草而去。

九哥得了訊息,這才舒出一口氣兒來,卻與李長澤議那安置移民之事。李長澤見他瘦得有些脫相,臉也不曾刮,亂糟糟一把胡茬兒,不由勸道:“事已至此,最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