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還要把責任往他人身上推,明玉惶恐道:“這如何使得,可折煞我了。”
阮氏吩咐了邱嬤嬤一聲擺飯,笑著和明玉道:“鄉村野味吃著爽口,我想來四弟妹去了這近一個月的時間,偶爾吃吃府裡的菜也不錯。”
明玉笑著感激了一番,丫頭們很快便擺好了飯菜,阮氏又朝身邊的丫頭打了眼色,道:“兩日前四弟妹和四叔一道回來,三弟妹瞧著四弟妹清瘦了一些,心裡很是不安,今兒得知四弟妹回來,就特意去煲了湯給四弟妹補補身子。”
話音剛落,明玉來不及說話,就瞧見吳氏低著頭走進來,阮氏接著道:“四弟妹還沒吃過呢,三弟妹最拿手的就是煲湯了!”
又看了看吳氏笑著道:“今兒長輩不在,咱們也不拘那些禮數了,三弟妹也坐下吃吧。”
說完請明玉入座,阮氏今兒算是主人,又身為長嫂坐了主位,明玉坐了左邊,吳氏很是不安地在右邊椅子上坐下。明玉朝桌上望去,果然都是淮安、蘇州那邊的菜色,也都是她平常愛吃的,可見阮氏花了一番功夫,就是不曉得這背後有什麼心思。
正想著,飄來一陣醇香,阮氏指著桌子中間的甜白湯缽笑道:“這就是三弟妹最拿手的煲湯,藉著四弟妹我今兒也能吃上了。”
明玉已被那湯散發出來的香味吸引,阮氏瞧著立即吩咐各自身後佈菜的大丫頭給她們每人盛了一碗。乳白色的湯汁,只聞著香味兒便叫人豎起食指,阮氏已迫不及待似的端起碗吃起來。
明玉拿起勺子嚐了一口,味道醇而不膩,雖食材選用了山雞,卻巧妙地去掉了山雞的腥味,只餘下鮮香,配上酸筍,掩蓋了油脂的味兒,不單不膩反而很開胃。
阮氏吃了一碗,又吩咐丫頭盛了一碗。
明玉瞧著吳氏略帶幾分不安地頻頻看自個兒,真心讚道:“果然味道不錯,得閒還請三嫂也教教我是怎麼做的。”
吳氏鬆了口氣,陪笑道:“四弟妹喜歡就好。”
阮氏聞言,放下碗筷笑道:“我原也請三弟妹教過我,可我照著法子做出來後卻總覺得味道不對,也不知是哪裡做錯了。”
很是苦惱的樣子。吳氏放鬆下來,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們家鄉人天天離不開湯,下廚最先學的便是如何煲湯,大抵是熟能生巧吧。”
阮氏連連點頭:“這話有理,就好比咱們用人。並非見個人就能用,倘或是他擅長的,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吳氏聞言微微垂下了頭,明玉心裡一動,阮氏卻打住不說了,吩咐丫頭佈菜。
飯後坐著吃茶,說了一會兒閒話,阮氏提到京都趙家大奶奶的事來:“……停靈七七四十九天,咱們直沽去京都不算遠,四弟妹也能去送一送。這一去最少怕是也得一個月才能回來。”
頓了頓笑道:“四弟妹就當是我多嘴,那桃花山的莊子如何不交給王管事打理?新人不熟悉咱們府裡的事倒是其次。管事雖是在咱們手裡做事,到底也需的個領頭的。”
管事們的身份都相同,只是桃花山哪一處最大,因此管理哪一處的管事在東家心裡地位就比別的略高一些,這是楚家不成文的規矩。明玉之所以將那一處莊子交給別人,也是因為王福還有別的事要做。而她用的這個人,也不見得不好。
明玉笑道:“論理是大嫂說的這個理,原來那位管事身子骨不好,又是伺候過大伯母的,勉強叫他來倒是我的不是。用其他人也沒什麼不好,只是他們管理原來的莊子便……我和母親商議後,還是用新人,若是不好換了就是。也給其他人說了,只要差事辦妥,必不會虧待了他們。”
也就是人人都有機會往上爬,新人尚未得到東家的信任,便是有歪心思暫時也不敢如何吧?新人得到重用,舊人心裡不服,新人必然要事事周全謹防被抓住錯兒,同樣的道理,也會盯著舊人,互相牽制,互相監督。
明玉說完不經意地看了邱嬤嬤一眼,邱嬤嬤頓時就想到那日在別院看見的冊子。
阮氏還欲說話,邱嬤嬤忽低聲吩咐立在一旁的丫頭:“帶香桃大姐她們去吃飯吧。”
阮氏的話被打斷,邱嬤嬤也算是提醒了她,忙朝香桃幾個道:“你們也下去吃飯吧,我們說會子話。”
香桃詢問地看了明玉一眼,明玉點頭她才跟著阮氏的丫頭下去了。
吳氏趁機說起別話,明玉便討教起她煲湯的秘訣,阮氏無從開口,之前的話才算徹底打住了。阮氏暗暗地瞪了吳氏幾眼,吳氏似是有所察覺,說話聲漸漸小了許多,本來預備細細地解說如何做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