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著明姜虛弱無力的嬌嗔,中間還夾著微喘,常顧只覺得份外滿足,就低頭在明姜唇上吸吮了兩下,“那就叫一聲二郎我聽聽。”
明姜整張臉早就是粉紅色了,可聽了這話還是覺得耳根發熱:“你別鬧了好不好,不早了,快睡吧,不然明兒起不來了。”
常顧不肯,非得讓她叫,最後明姜實在無力,只得低低叫了一聲:“二郎。”常顧這才心滿意足的放過明姜,替她清理乾淨以後,抱著她睡了。
過了兩天,安四奶奶果然遣人來送了帖子,說正月二十那天,要在家裡請客,請明姜賞臉赴約。明姜問了常太太,常太太自然鼓勵她去,但還是說若是她不想去也可以推掉。
明姜就把燈市上碰見安四奶奶的事說了,說自己覺得安四奶奶人還不錯,也想去看看,常太太這才安心,又跟她說了說要注意的事,就把這事應了。
到了正月二十,明姜早早起來收拾好了去給常太太請安,常太太看了她的穿著,只給她添了一對金鑲玉嵌寶吉祥鬢釵插到髮髻上,又讓她換了大紅斗篷,這才放她去了。
這次去安家的,除了方三奶奶,還有安四奶奶的兩個姐姐,以及她孃家的兩個嫂子,再就是安家的幾個少奶奶了。讓明姜非常驚訝的是,安四奶奶竟然沒有請喬家的奶奶來,就算再瞧不上眼,好歹他們也是親戚,怎麼就這麼明目張膽的不放在眼裡呢?
誰料後面更讓她驚訝,安四奶奶說著話不知怎麼說到喬家去,把喬家那幾個奶奶從頭說到腳,什麼莊戶人家了,沒見過世面了,土裡土氣了,竟是毫不留顏面,驚得明姜都不敢接話了。
還是方三奶奶拉著她解釋:“妹妹剛嫁過來,想來不知道,喬家從二奶奶往下,都沒有出身自官宦之家的。喬二奶奶孃家是本地鄉紳,也還罷了,好歹有兩輩人的積澱,算是知禮。那喬三奶奶的孃家原只是鄉里種地的,她父親是個行商,走南闖北的,不知怎麼就發達起來,賺下了一份家業,後來又捐了個功名,這才嫁進了喬家。她自己不知禮數,卻還總以為是我們排擠她,故意昂著頭走路,可把人笑也笑死了。”
喬家的幾個奶奶出身不高,明姜也聽常顧提過,卻沒有想到會不高到這種程度,不過她也不慣背後非議旁人,因此只是笑道:“原來如此。”
安四奶奶的兩個姐姐,性子都和她差不多,快言快語,愛憎分明,只要投了緣就算是好相處的。她孃家兩個嫂子,對比起來就顯得溫柔賢惠多了,明姜心裡暗忖,莫不是被幾個厲害小姑給治的吧?
安大奶奶和安四奶奶她們不是一房,只過來打了個招呼就走了,安二爺和安鵬卻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安二奶奶就一直留著幫妯娌招呼客人,每當安四奶奶把話說過了,她就再不著痕跡的給她圓回來,於是這一日相聚過後,給明姜留下最深印象的,正是這位看起來各方面都平平的安二奶奶。
這樣又出去應酬了幾次後,明姜那記錄了各家人口的紙上面,又多添了好幾筆,她索性讓人拿去釘了起來,做成了一個冊子,這樣方便查閱和再次記錄。然後每次應酬回來,再對照著上面的記錄回想的時候,明姜都深深的覺得,自己又學會了一些東西。
常顧對她這個小冊子也很感興趣,還把他那邊知道的事告訴給明姜,讓她一併寫進去,有的時候閒來無事,兩個人開啟冊子來,說起這些人之間的事,倒成了一樁消磨時光的消遣。
等到二月底,冰雪漸漸消融,常太太看著家中無事,和常懷安商量了,讓常顧帶著明姜回新城去住一段日子。一則是想著以後他們夫妻去了登州,難有空閒再回去多住,所以趁著這會兒有空,就讓他們回去一趟;二來也是想讓常顧去嚴仁寬身邊再多學點東西,不荒廢光陰。
常懷安看常顧和青州的這些子弟也混熟了,在交際上面並沒什麼問題,也不希望常顧和這些人走得太近,所以很爽快的同意了,把常顧叫來囑咐了半天,讓他一定好好跟岳父學習,不要再貪玩耽誤時光等等。
常顧一一答應,跟明姜收拾了東西,拜別父母,又往新城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不留言鼓勵雙更作者的讀者不是好基友!
知道本作最在乎的是什麼嗎?
不是訂閱不是收藏,而是讀者大人們的鼓勵和支援!
只要看到一點誇獎就會打雞血這種事我會說嗎?
112本份
一回到新城兩人都頗覺自在;而且嚴家人口多;每日裡都熱熱鬧鬧的,日子過得很歡快。範氏和縣裡的屬官女眷們應酬,常常帶上明姜,她現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