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3 / 4)

小說:土家血魂碑 作者:蝴蝶的出走

場血雨腥風,所以廩君天天耳根不得清淨,時間一長,於是去意已決。

需要說明的是,那個年代,一切都基本處於無序狀態,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乾脆得很。

當廩君把這層意思向鹽水女神挑明,鹽水女神就急了,雖然她號稱“女神”,實際也只不過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慾的女人罷了,好不容易找一個偉男子收入帳下,此時要走,心中自是萬分不捨,奈何廩君一心要開拓新的疆土,根本不理會鹽水的兒女情長。於是,一個執意要走,一個下蠻強留,搞到最後,一場因愛生恨引起的爭鬥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書中是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景的——鹽水有女神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輒不取宿,旦即化為蟲,與諸蟲群飛,使人操表縷以遺鹽神神曰:‘纓此即相宜,雲與女俱生,宜將去’。廩君立於陽石上,應青縷而射之,中鹽神,鹽神死,天乃大開。

當時我看到這段話時,很長一段時間怎麼也無法理解它所表現出來的情景,怎麼看都是一個百分百的神話故事,後來經過多方考證,總算大體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說鹽水女神用情愛來羈留廩君,用盛產魚鹽的沃土來羈縻,但廩君毅然割斷情絲,拋棄個人榮華富貴,立志衝破艱難險阻,披荊斬棘,百折不回,帶領自己氏族部落,到達能使骨肉同胞團聚,適宜氏族生息、繁衍的幸福樂土。既然廩君是這個態度,鹽水女神傷心之餘,和大多數女性一樣,由愛生恨,於是自已化為飛蟲,同時招來無數的蟲子遮住了天,擋住了陽光,迫使廩君的土船無法開拔,這下就把廩君惹毛了,站在一塊石頭,彎弓搭箭射死了鹽水女神,於是天地大開,廩君的部族得以離開。

鹽水女神死後,魂魄並未消散,不知使何種手段把廩君平時拿在手裡把玩的血魂碑弄走了,這塊血魂碑是廩君祖上傳下來的,具體作用老班子不曉得是搞忘了還是怎麼的,根本沒有隻言片語的交待。而那時血魂碑僅剩個空殼,也就是我們在安樂洞中得到的那塊,而那兩枚陶印早不知在哪年哪月就弄丟了。所以當時廩君和鹽水女神都不知道這塊血魂碑還有這麼一層歷史背景,鹽水女神弄走血魂碑不外乎是想氣氣廩君而已,得不到你的心,得不到你的人,得到你的東西總行吧?

廩君當然明白是鹽水女神搞的鬼,於是命令自己手下一條黑色巨蟒想去把血魂碑偷回來,血魂碑雖然被搶到了,卻被死後的鹽水女神利用俠馬口的七星連珠局活生生困在安樂洞中,這一困就是兩千多年。而這條巨蟒當然就是我們在安樂洞中遇到的那條。

第八章 巴

然而,令廩君和鹽水女神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條巨蟒的來歷非同尋常。帛書中是這樣記載的:當年補所和雍尼兩兄妹之所以能夠倖存下來,完全得益於一個巨大的葫蘆,而這兩兄妹能夠順利到達那棵梭欏樹,則完全得益於一條黑色的巨蟒。據說這兩兄妹躲在這個大葫蘆裡在洪水中飄來飄去,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去向,正哭得呼天搶地,不防水中突然冒出一條巨大的黑蟒,用自己的腦袋推著這兩兄妹來到那棵巨大的梭欏樹下,並且一直在附近忠心耿耿地守衛著這兩兄妹以及他們的後人。

當我在帛書中看到這裡的時候,我越來越感覺前面的內容更接近神話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但後來我翻閱了大量的野史,並且還上網百度了一下,發現黑蛇崇拜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在土家人中存在,甚至有專家說,“巴國”這個“巴”字就是蛇的象形。

對於這一說法歷史上長期存在爭論,現摘抄一段加以說明——

“巴”字是蛇的象形這一說法的的主要根據,來源於《山海經?海內南經》和《楚辭?天問》的有關記載。《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對於食象蛇的記載,又見於先秦文獻《楚辭》。《楚辭?天問》記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雖然,屈原《楚辭?天問》講述的是與《山海經?海內南經》相同的故事,可是他並沒有說食象的蛇是“巴蛇”,而是說“一蛇”,其義相當於“有蛇”。而郭璞注《山海經?海內南經》引《楚辭?天問》此句恰好作“有蛇吞象,厥大何如?”王逸注《楚辭?天問》則又引作“靈蛇吞象”,也不稱“巴蛇”,均與今本異。

對於“巴蛇食象”的解釋,《說文?巴部》解說道: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象形。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說:“巴,蟲也”,謂蟲名。“或曰食象它”,《山海經》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