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邁開了第一步。兩年後,衛星搭載、為國外發射衛星和武器裝備改裝成為世界的亮點。
開始,國防工業各部還僅僅是搞些小產品,照相機、腳踏車、縫紉機、洗衣機、電冰箱、摩托車。最突出的是輕騎摩托車,年產量佔了全國的80%。父親說,不錯,但屬小打小鬧!
於是第二波出臺了。核工業系統的微型反應堆、核醫學儀器裝置;航天部的衛星通訊、衛星遙感、機器人;兵器部的礦山採掘、石油鑽探、大型載重汽車……
軍工部門為輕工、紡織、食品、醫療等系統提供技術裝置12萬套。民品出口貿易額達到全國機電出口的10%。
父親說,還要廣開思路。
國防工業部門開始承擔國家重點專案和重大裝置的研製和技術攻關。電子對撞機超真空室、主漂移室的工程都見到了航空、航天的影子。
中國的民用飛機也出臺了。運5、運11、運12、運7、運8,直5、直9,還有蜜蜂、蜻蜓超輕型農用機。
國防工業在汽車領域也擠了進去。微型車佔了全國的一半。摩托車佔了60%,鐵路敞車已達5000輛。
“六五”期間,國防工業系統一躍成為國家創匯的大鱷。趙紫陽說,真沒想到,國防工業幾個部居然排居第三,僅次於能源和旅遊。這也不奇怪,當時選入中央領導核心的許多領導人不少來自下面或基層,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又極端保密。父親說,組織些活動,請他們都來看看我們的實力,或許對今後做決策會有幫助。於是就陸續有了楊村的空軍飛行表演;坦克�師“59-改”的實彈射擊;以及北郊衛星地面站的遠端控制……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部委都被請來參觀,尤其是幾個偏於保守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