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3 / 4)

全球的核反擊能力,為共和國拿出自己的殺手鐧;1982年實現潛地導彈的核潛艇水下發射,取得二次核打擊能力,從實戰意義上後發制人,實現與美蘇超級大國的平起平坐;第三是,1984年,發射地球同步軌道的通訊衛星,成為征服太空的成員國。

由於他們的行為和業績,這幾個人,再次成為人們關注和議論的話題。尤其是父親再次被打倒後,他不低頭、不檢討、不揭發,保持做人的氣節。他的所作所為,在人民中,在黨內軍內,尤其在高階幹部中廣為傳頌。很多熟悉的人見了我,都要豎起大拇指說,“老爺子真是條硬漢!”所有這些,大大加重了他的政治量級。

12年後,1989年6月16日,鄧小平說了這樣一段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建立了一個新的領導集體,這就是第二代的領導集體。在這個集體中,實際上可以說我處在一個關鍵地位。……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毛主席。……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

這裡,鄧小平把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為第二代領導集體形成的標誌。不久,胡耀邦出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萬里到國務院任第一副總理。只有父親,推辭掉了軍委秘書長的職位,固囿他自己認定的,也是立志獻身的國防科技事業。

其實,我們從心底都贊同父親的選擇。說實在的,我們不願意看到他被瑣事纏身,更不願意他在政治的漩渦中,周旋於各巨頭之間,上下疏通、左右逢源,調節化解各方矛盾。雖然,這需要機敏,也辛苦勞神,如履薄冰,令人佩服。但相比之下,以他的個性、特長,似乎更適於在一個領域去衝鋒陷陣。在黨內政治風雲的變化中,他看到的、經過的,畢竟太多太多了,他是個什麼人,自己還不清楚嗎?就像他對鄧小平說的那番發自肺腑的話一樣,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實實在在地做幾件實事。能在有生的幾年中,為他熱愛的這個國家、這支軍隊,解決幾個最需要的、最緊迫的問題,這就足夠了。後來的事實告訴我們,他領導下的“三抓”成功,對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軍隊的現代化程序,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後來的幾年,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受到了整個國防建設中許多因素的制約,尤其是在指導思想和人事方面。父親雖懷滿腔熱情,卻無法掙脫大環境的束縛,他常為此氣悶。軍隊內許多知道內情的朋友們也由此感嘆,人微言輕,沒有地位和權力,任你再有辦法和點子也是枉然。甚至一些不是很熟悉的部隊同志見到我都說,軍隊什麼問題,還用調研嗎?關鍵是要有一個敢迎著問題上,敢拍板、敢決斷的領導人來主持軍隊日常工作。無意中講出些道理來。

我感謝朋友們的信任,但我更理解父親的選擇。

上高中時我曾就人生志向和父親有過討論。那是世界觀形成的年齡,我在日記本上抄下孟子那段著名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抱負。我拿給他看時,他沉吟了一下,淡淡地說了句:“不要志大才疏。”

幹嗎要潑我的冷水?我覺得好掃興。他說:

“我不要求你們將來一定要幹大事,但,一定要幹正事,幹好事!”

“一個人的志向不是越高越遠就越好,能夠成就多大的事業,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重要的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沒有認定不變的信念。”

“我這一生從來不去追逐地位、職位,我不去依附任何勢力,也不和任何人走得太近,不管他有多大的勢力。因為我不用這些去衡量、評價自己人生的意義,包括看待周圍的人。我想的是,在自己認定的事業上,盡力了沒有,從事的工作,是不是做得最好了。只要這樣去想、去做,我對自己就滿意了……希望你也這樣。”

……

我把這話和許多朋友說起過,反響不一,多是不解,有人說,這是小事業主義者。很多年過去了,在漫長的人生經歷中,我才逐漸領悟出父親給予我的教誨。其實,人生的真正意義,全在於自己對自己的認同。撇開了功利,人生的選擇,無所謂對錯,也無所謂得失,也用不著後悔。擺脫世俗的困擾,沿著自己認定的目標走下去,體會一生中你最在乎的東西,你的感覺就一定是美好的。

時光飛逝,轉眼第三個年頭到來了。

應該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了。擔任第一發洲際導彈一線總指揮的馬捷寫道: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時整,發射部隊指揮員劉德普下達了點火的口令。頓時,排山倒海般的隆隆巨響,震撼著茫茫戈壁。導彈於10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