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反而在後世的中國,由於各種原因的文化斷層,而被丟棄。
在有了這些共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餘生將日本菜解構,變成中國八大菜系之外的第九菜系,似乎並不是那麼難。而且,從日本食客的反應來看,日本人對中國菜很是適應。
當然,這也在餘生的預料之內。在他後世的記憶中,後世的日本人,對於中國菜那是相當的欣賞。
後世的日本人,幾乎每年都會針對日本民眾做一個“你最喜歡的中國菜”調查。而調查結果表明,有百分之八十二點七的日本人表示,非常喜歡吃中國菜。
並且,調查結果還顯示,大部分日本人,在一個月中,總會做兩三次中國菜,還有近百分之三十的人,會每週做一次以上的中國菜。而日本人最喜歡吃的中國菜中,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中國餃子,排名第一。
隨後,便是川菜麻婆豆腐和中國人家常炒飯的相愛相殺。除了前三甲之外,古老肉、青椒肉絲、糖醋里脊、玉米羹、春捲、燒麥和小籠包在日本也極具人氣。
雖然中國菜在日本人看來口味較重並且偏油膩,但是,在後世日本橫濱的唐人街,一個肉包子大概可以賣五百日元,約合三十五元人民幣。而炒蝦仁和古老肉,一道菜的價格,都在一千五百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一百元。
這樣的消費水準,在後世日本也算得上高檔和昂貴。
不過,餘生的青魚中餐館中,對於各種美食的定價並不高。而且,對於各種魚類和海產品的價格,更是低的讓日本人吃驚。各種不同的魚,除了生魚片這一種吃法之外,煎炒烹炸,樣式齊全。畢竟,餘生要做的,不是抬價賺錢,而是推廣。讓中國菜將日本菜貧乏的菜式覆蓋和替代掉。
這種推廣,曾經在日本成功過許多次,所以,餘生相當有信心。
當年,日本明治時期,正值中國清末。這個時候的中國人,為了求一條生路,除了下南洋、去美國當勞工、去澳大利亞挖金礦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去了日本。這部分中國人的祖籍,以廣東和福建為主。
這些中國人到達日本之後,除了中國文化天生賦予的技能之外,並無其他擅長。所以,這些中國人便在日本橫濱定居下來。並以開設中餐館謀生。被這一批華人帶到海外的中國菜品中,便有中國人祖傳的制面技術和煮湯方法。
從此之後,吃拉麵在日本成為一種風潮。隨後,拉麵便被日本人視為日本菜之一。直至後世,日本拉麵特別注重湯底的傳統,仍舊延續中國八大菜系中粵菜對湯底的重視。
所以,後世的餘生品嚐日本拉麵時,幾乎便認為這是在吃粵菜。而如果把日本拉麵加入粵菜菜系中,即便是吃過五湖四海的老饕和頂級的粵菜廚師,也不會認為有畫風不符的感覺。算是日本菜,也算是中國菜。
而日本原本自中國宋朝便學去的並自己加以探索的麵條吃法,迅速的銷聲匿跡。不見蹤影。
有了這個先例在,餘生便有充足的信心,讓中國人的炸貨,逐漸代替日本菜的油炸天婦羅,讓中國的麻婆豆腐完全取代日本豆腐,讓中國的八大菜系完全淹沒日本人源於禪宗的、寡淡無味的懷石菜。
ps: 今天寫這一章的時候,糾結了許久,刪改了許多次。其實,如果按照情節鋪陳,這個內容段落,以及前面的許多內容段落,只要加一些人物,就能拖出十幾章的內容來。並且,在其中應用踩人打臉的橋段,應該會更符合網路眾的口味。不過,這麼寫了兩千餘字,回頭再看的時候,突然發現,清唱在這本書中,追求的那種比較濃縮的歷史感沒有了。清唱真心看不下去,所以刪了重寫。變成現在這樣。
清唱知道眾口難調,不過,這部小說還是保持這風格吧——即便有時候清唱也覺得它有些像大綱。不過,回想起來,所讀的史書,哪一部不是大綱風味的呢?即便是以人物為中心的《史記》。又或許,大綱性的記述,才是史書的本味。
發幾句牢騷。並,謝謝大家的點選、收藏、推薦、訂閱。
第二百七十一章 共同開發
至於日本菜中講究的五色五味五法和餐具中的山水意境,倒是可以保留。反正,這是中國文化固有的東西。非常契合。只要中國菜就此推廣開來。那麼,到數十年後,日本人吃日本菜即吃中國菜,吃中國菜,還是在吃中國菜。
那麼,整天吃中國菜、滿嘴偽中國語、遵從著從中國起源禮儀的日本人,到底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
餘生這種賺錢方法,簡直如同搶錢。雖然如今的日本實行物資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