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2 / 4)

小說:與花共眠 作者:打倒一切

態,不料越看,越覺著心中戰戰,竟反而是自己心虛起來,這才相信上國使者,果然名不虛傳。

半晌,天竺王內心一嘆,後退一步,重坐回寶座,半晌才道:“你欲借兵多少?”

小唐道:“三萬。”

天竺王一驚,然後道:“至多一萬。”

小唐想了想,道:“兩萬五千,不能再少。”

天竺王不由又是大笑,道:“唐侍郎,本王從未欽佩過一個人,你算是頭一個……好!且看在是你的面兒上,本王借你兩萬兵馬,不必再逼我。”

小唐灑然一笑,拱手道謝:“多謝大王。”

天竺王看著他通身氣質,恍然天人一般,忽然嘆道:“上國人物,莫過於此……倘若中國再多幾個如唐侍郎一般的人物,只怕不管是尼博爾還是我國,都已歸於中國治下了。”

小唐聽了,卻一笑道:“大王過慮了,我華夏素來奉行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不是沙羅冒犯在先,我國絕不會主動開戰,但一旦開戰,便絕不姑息!”

——犯天朝神威者,雖遠必誅。

天竺王聽得心頭一凜,他定睛看著小唐,面前之人,雖是美若冠玉,但通身卻透著不世的鋒芒,竟隱隱有些聖雪山的神姿,清寒凜凜,端莊尊貴,令人無法直視。

此一刻,天竺王心中忽然也生出一種莫名的信念:此人一去,沙羅必亡。

天竺王心頭一動,凝視小唐,忽然說道:“也罷,我再添精兵五千,並十個熟悉沙羅地形的將領,連同尼博爾的一萬五千人馬,給你組成四萬之眾,只望天朝上使凱旋之日,莫要忘記本王今日之情。”

小唐並不覺得意外,微微笑道:“多謝大王,我國有句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今日借兵之情?請大王放心。”

當下,小唐自天竺又借兵兩萬五千,跟尼博爾的七千人,對外統稱有五萬人馬,大軍赫赫,直逼沙羅而去。

大日王起初聽聞,尚不當回事,反而大笑:試想一個大舜的使節,率領一幫“烏合之眾”,能有多大能為?何況就算真的有五萬人馬,沙羅卻有十幾萬兵力可以調動,又能奈他何?

小唐卻跟其他六十九人大舜殘部,破釜沉舟,統統身穿白衣,以示不忘血仇,誓要雪恥之意。

這一場戰,非比尋常。域外之地,又因多年不曾跟中國交手,又哪裡懂得其中利害?所謂兵者詭道,用兵如神,更是聞所未聞。

加上小唐誓死報仇,無所不用其極,三十六計百變迭出,那些叫人匪夷所思的打法,眼花繚亂的強橫猛攻,竟如颶風過境,神兵天降,讓沙羅士兵聞風喪膽。

這一支軍隊,在小唐的統帥之下,所向披靡,一直從西沙羅打到東沙羅,幾乎打遍了沙羅全境。

戰役到最後,只要看到白衣影動之時,沙羅士兵便自行潰不成軍,四散奔逃,最終死傷不計其數,俘虜一萬餘人。

破沙摩城那日,在沙摩城頭上,兀自高懸著孟將軍的頭顱,當小唐一身白衣如雪,揮刀直至,大軍衝進城門的那一剎那,冥冥之中,在場的舜兵們彷彿聽到了孟飛熊臨死之前的聲音,朗聲道:“將吾首級高懸於沙摩城門之上,他日,我必將見中國軍隊,踏平你這蠻夷之地!”

那豪邁的大笑聲,於沙摩城頭,縈繞不散。

後世,史官將這一場絕世之戰譽為:一人滅一國。

金鑾殿上,鴉雀無聲,成帝聽完了小唐的敘述,原本喜怒不形於色的老皇帝,雙眸之中居然也含了淚。

☆、第 156 章

當下,成帝即刻下旨,追封殉國的揚烈將軍孟飛熊為正二品徵西大將軍,加封襲遠侯,厚賞家人白銀千兩。

成帝又命小唐,將此行所有殉國之人,按照名單所列,對家人行安撫嘉獎之實,再擬一份有功之人的陣亡冊子,按所列,功勳卓著者一律嘉賞追封。

追隨小唐參與對沙羅征戰的六十九人,立功德碑,銘文以記之,陣亡者封爵,一塊兒歸國的,再論功行賞,不在話下。

成帝看著小唐,不由長嘆道:“朕有國士,天下無雙,果然是天佑我大舜。”

才要封賞,小唐卻跪地道:“皇上,微臣還有一事啟奏。”

成帝問道:“還有何事?速速說來。”

小唐沉聲道:“此事幹系甚大,然而與事之人都是身不由己,臣不敢妄言,只求皇上開恩,先答應微臣,若是觸怒皇上,還請將一切罪責加在微臣身上,因為此事也算是因微臣而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