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愛情教育 作者:

一代的美好前途而終身奮鬥。

在我們的社會里,人的真正幸福是獲得精神財富,而人的尊嚴和高尚情操則是這種財富的核心。只有擁有這種財富的人,才無愧於偉大的、高尚的愛情。能真摯、深切地愛,這種美德是靠學校、父母和全社會的多年辛勤勞動在一個人的心田裡培養起來的。終生對愛情忠貞不渝,這首先意味著在社會面前,在本人面前,他是一個正直、誠實的人。

三、男女在精神心理和道德審美關係上的一致

作為男女之間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審美關係的愛情,是同婚姻緊密聯絡著的。婚姻,是男人和女人組成共同生活的形式,具有自然的生物屬性,可是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發展中,這種屬性已經人化。自然的性本能是擇偶這一複雜的道德審美過程的感情基礎。性愛具有選擇性,它不是熱戀中的情侶進行精神交往的目的本身。一個人的文化水平越高,精神需求越廣,他同別人進行精神交往的需要也就越迫切。婚姻,這首先意味著擔負道德責任,結成生活伴侶,也意味著雙方要竭力增強自相愛初期即已產生的道德義務感。

一般說來,一個人對自己的情慾的自然本能屬性所持的態度,以及自覺地評價這種慾望中的情感因素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的愛情道德,乃至整個道德面貌的尺度。道德高尚的人,把從愛情萌發至結婚這個階段看作是理想的戀愛階段,高尚的道德審美關係的階段,相互增強了解、相互進入對方精神世界的階段。這個階段本身,說得確切些,彼此關係的性質,對男女雙方的道德面貌的形成與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熱戀中的情侶的道德面貌,取決於他們在這個階段能否控制自己的感情,能否讓道德審美和精神心理因素凌駕於情慾即生物因素之上。

男女青年在愛情中信守高尚的道德,這使他們在結婚之前就成了真正的男子漢和真正的女人。相反,即使結了婚,他們仍然是無知的痴情男女,性關係並不會使他們在道德上趨於成熟。

由戀愛至婚前這段時間的道德審美關係的性質,取決於一個人在成年期以前接受了何種教育。在學生產生性慾之前,他們應當受過嚴格的道德審美教育,需要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高尚的道德情感不僅能在人的心田裡培養出控制自己的自然生物因素的力量,而且使他們在同舊的惡習和思想殘餘,特別是同假仁假義、口是心非、欺騙等各種卑鄙行為作鬥爭中能立於不敗之地。假仁假義在這一“花束”中的危險性最大,可以說,它集各種惡習之大成。

情感教育不是說教—— 在這種或那種場合需要怎樣做。如果說各種詳規細則也會掛一漏萬,排除了個人在道德行為的各領域所作的積極努力,那麼在男女之間的精神心理關係方面根本不允許制定什麼詳規細則。問題不在於它散發一種市儈的臭氣,而在於這些詳規細則會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變得越來越窄,越來越貧乏。

教師如果想給廣闊無垠的精神世界開一張現成藥方(例如,列舉在不同的場合,姑娘需要怎樣對付小夥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師不需要訓練學生怎樣談情說愛,而需要培養他們在集體裡(包括在家庭裡)建立高尚的精神心理關係,要教育他們珍惜思想豐富的友誼。在這方面的行為規範是極其明確的,它同共產主義道德原則完全一致:在社會,在自己面前要做個正直誠實的人;要維護自己的人格,也要尊重別人的人格 ;要珍惜人的無價財富—— 情感;不僅接受別人給予你的幸福,也要把幸福回贈給別人;要熱愛,要珍惜,要創造真正的美;無論做大事或小事,都不要忘記為實現人類的理想 ——共產主義而奮鬥。

如果少年兒童從參加集體生活的第一天起就因遵守這些規範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如果教師在孩子們的心靈裡培養出對踐踏和侮辱人格的行為的不調和態度,那麼,可以說這種學生已從道德上作好迎接他完全陌生的情感的準備,他已經能夠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歡樂和痛苦了。在道德上讓孩子們作好體驗愛的偉大情感的準備,這就意味著在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要在集體成員的各種相互關係中經常提出道德審美因素。很遺憾,在一些集體裡,在成員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道德審美關係。總之,在日常生活的相互關係中,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教師必須善於把共產主義道德原則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之中。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表現在一個人的觀點和信念的一致上,表現在為實現崇高的社會目的而動員道德、智力、意志等全部精神力量上。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集體成員間的交往,就不是為了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