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小說:愛情教育 作者:

候,在人們的眼裡,它才是有意義的。

眼睛是“心靈的一面鏡子”,它能鮮明地反映精神生活的美妙。人的心靈越美,他的外貌就越富有表現力。同樣,不道德的行為、精神世界的淺薄、卑鄙,也在外貌上留下痕跡。

黑格爾所說的心靈之光,總會受到社會先進人士的高度評價。因此毫不足奇,人們的精神交往不是建立在一個人的外貌所留給的表面印象上,而是建立在對他內心世界的瞭解

上。

心靈美,首先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因素,因此它能使外貌顯現出某種高尚的色彩。根據一個人的外貌可看到他的道德品質的許多特點。一個人在舉止和服裝方面的樸實無華、自然大方,在作風上的虛懷若谷、嚴以律己,總是令人喜愛的。年輕人應儘量不要穿奇裝異服、招搖過市,破壞心靈美與外形美的和諧一致。心靈美與外形美的一致,表明一個人在身體和精神方面全是健康的。到墾荒地參加過收割的年輕小夥子說,和他們一起勞動的姑娘們比以前顯得漂亮多了。

一個人力圖給自己的外表增添些非自己固有的或向文明挑釁的東西,這證明他的內心是空虛和渺小的。社會中這種“怪里怪氣的特殊人物”,之所以受到人們理所當然的蔑視,不是因為他們的引人注目的服飾本身,而是因為這種服飾正說明了他們心靈的空虛。

一個人對道德審美要求越高,就越能敏銳地發現別人的內心世界與外部形象之間的不相稱和誇耀自己外貌作用的現象。德育和美育一項極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男女青年感知一個人的外形美與心靈美的統一和對道德審美本質的敏感性。一個人這種敏感性越強,在生活中就越充滿信心,對己和對人提出的要求就越嚴格,因對美不能進行正確評價而犯錯誤的可能性就越小。

心靈美與外形美的統一,是人的道德尊嚴在審美方面的表現。我們的教育任務在於,要使學生懂得他們的愛美不要成為他們目的本身,要使他們認識到,愛美是生氣勃勃地進行創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時也是創作的結果。一個人只追求漂亮,想以貌美取人,這是可恥的。

追求美的道德性質決定於這種美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人的創造性活動的本質。當一個人在從事本身含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且是他所喜愛的活動時,他的美才能最鮮明地表現出來。在這個時候,他的外貌好似受到內心靈感的照耀而放出光彩。米隆塑造的擲鐵餅運動員的美,體現在內心精神力量與身體力量的結合的時刻,這不是偶然的巧合。美就表現在這種結合之中。在跑道上將跑完最後一米而跨越終點線的一位姑娘的美和她在休息時所顯露出來的美是同樣鮮豔的。勞動人民——聯合收割機駕駛員、拖拉機手是美的,飛機駕駛艙內的飛行員是美的,站在心愛的果樹旁的園藝工人是美的。當學者、思想家、詩人和發明家的智慧受到創作之光照耀、鼓舞的時候,他們的內心精神美也照亮了他們的面孔。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是靈感的伴侶。創作靈感的實質體現在心靈美和外形美的統一之中。奧?岡察爾有一部新著《向日葵》,描述一位雕塑家的故事。這位雕塑家受託雕塑一個姑娘——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種植向日葵能手的半身像。可是這個姑娘長得並不漂亮,使雕塑家甚為驚訝。她的容貌不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所以他決定謝絕這項委託。某日,他去車站時要路過鮮花盛開的向日葵田。他在這裡看到了自己的女主人公正在給植物進行人工授粉。可是就在這個時刻,他看到她的面容卻像另一個人。她的面孔受到一種高尚思想、崇高感情的鼓舞,她的面部閃耀著心靈美。“她真美啊!”雕塑家驚歎說。他馬上構思出她高尚、美麗的面容……在他的新作中,鮮明地反映了外形美的精神源泉。反映社會進步要求的心愛的事業能使人變美。她的面部表情反映了她的心靈美;她的崇高思想照亮了她的雙眸。創作構思確能改變面部特點,使它富有智慧、富有表現力和獨特處。

不僅快樂、喜悅、成功能使一個人精神振奮,能創造美,就是憂慮不安、內心痛苦,即通常所說的“創作之苦”也能創造美。正如極度悲傷會給面部留下不可磨滅的皺紋一樣,創作志向也似精巧的刀具能使面容變得美麗。相反,經常自我滿足、無憂無慮、無所事事會給人的面部增添冷漠、遲鈍的表情,姑娘們常很客氣地把它說成是“毫無表情”。這種面容即使是人類學上最美麗的典型,但因它的冷漠也不會喚起人們的興趣。這種情況下的外形美是不會具有魅力的,相反,它只會引起人們的厭惡。

表現在外貌上的創作構思的深度,不取決於一個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