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從國內唸完高中的學生直接來到哈佛,英文還是比較困難的。“我是中學才開始學英文的。”她說,“到高中的時候,你可以把英文說得對,但是要說得好,說得自然,用美國人的習慣方式來表達,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劉亦婷把自己選擇理科放棄文科的原因歸因於英語水平問題。實際上非常牽強。我猜測她選擇枯燥的應用數學專業的原因是這樣的。大家知道,哈佛大學一般在新生入學的頭一年是不分專業的,而到二年級才分專業,劉亦婷在大學一年級的表現如何呢?我們在劉亦婷的書中並沒有發現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亮點。這很容易理解,劉亦婷長期以來缺乏對人文學科知識的積累,也缺乏這方面的思考,所以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必然是笨拙的。她被迫選擇異常枯燥的應用數學,不僅是語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思想”方面的原因。不知道劉亦婷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興趣還要混沌到何時?

我在前面引錄過一則劉亦婷寫過的日記———《學習負擔太重了》,日記的末尾有一段話是說:

有個家長說:這一代是不正常的一代,這一代是純粹的考試機器,不會下棋,不會體育運動,不懂音樂,更不懂如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一個個立體的人都被學習壓扁了。

劉亦婷的家長好像對這個日記反映的情況劉亦婷的家長似乎故意視而不見。他們覺得孩子的負擔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為了高考這個目標,孩子只要不被壓垮,弦不斷,就一切OK。下面這段話,可以說是“‘劉亦婷培養模式’是反素質教育的”這個結論的最有力證據。

從婷兒後來的成長過程來看,這番話給婷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她遙遠而空泛的人生理想第一次被化解為“爭當前3名……保送進重點中學”這樣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在整個小學階段,這個階段性目標都是婷兒努力學習的內在動力。

如今為了給中小學生減輕負擔,中國很多地方已取消了重點初中,學校也不排名次了。這樣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可以避免在心理發育階段反覆地體驗失敗,以至於喪失自信心和追求知識的熱情,但對於那些有能力當尖子的孩子來說,卻有一種失去近期奮鬥目標的消極作用。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第133頁)

我們看到,在劉亦婷的家長看來,讓孩子“爭當前3名……保送進重點中學”才是所謂的尖子生應該有的學習目標,如果沒有了這個重點中學的目標,他們的孩子就有如失去了前進的方向。難道我們的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為了讀重點嗎?難道他們不會出於對知識的渴求去學習嗎?亞里士多德說:“求知是人類的本性。”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習、求知是人的本能之一,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劉亦婷的家長怎麼會認為一旦取消了重點學校,尖子生就會失去奮鬥目標呢?我只能認為,劉亦婷家長所謂的尖子生根本就是一群不懂得以求知為樂的考試機器。

在應試教育的思維下,劉亦婷的家長根本就不懂得教育為何物,也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他們以為自己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弄了幾個素質教育的名詞就是在搞素質教育了。實際上,他們的培養模式不僅不是素質教育,而且是反素質教育的。

真正的素質教育是迴歸教育本質的教育方式。教育為什麼會出現在人類生活中呢?因為獲取知識、認識世界是人類最本能的、最原初的慾望,人們有著強烈的願望要弄明白自然、歷史、人類自身的奧秘,於是教育才會產生,才會發展。

可是,今天的教育已遠不是這個樣子,今天的教育成了滿足人們功利願望的工具。一位教育學者說過,“當教育真正開始滿足人類的求知慾望的時候,教育才真正有了意義。”我一直認為,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將我們的學生從功利性教育的泥沼中拯救出來,喚醒他們求知的本能,讓他們盡情享受求知的樂趣。在教育發達國家,已經有了普遍的共識,只有這種以興趣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一流人才。因為只有對一件事情有持久的興趣,才能做出卓越的成就。所以,讓孩子主動學習,充分享受知識的樂趣,才有可能讓孩子保持長久的學習、思考熱情,成為有創造力的人才。

機械刻板的學習養成

舞蹈家鄧肯說過,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很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被家長計劃打造成一個“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的人,這個目標無疑就是高考。

劉亦婷也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