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這絕對不是靠灌輸能夠提高的,而英語呢?僅從詞彙和會話而言,關鍵是一種熟練,要在大腦中建立有效的條件反射機制。兩者需要的思維不同,方法也就不同,而劉亦婷的家長的失誤就在於,想用一種方法來完成所有這些事情。難免顧此失彼。
順便說一句題外話,我們知道,劉亦婷並沒有參加中國的高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即便是以考試論成敗的話,她也是根本沒有資格來傳授什麼學習方法的。在我周圍,劉亦婷這類學生有很多,他們往往在平時的學習中非常出色,但是到了大型考試的時候便會發揮失常。因為大型考試往往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面,強調知識的靈活運用,劉亦婷這類學生的“訓練”方法在這個時候便失去了效果。而那些平時學習並不是第一、第二的學生,往往會爆出冷門,取得讓人意想不到的成績。
所以說,劉亦婷固然可以靠機遇進入哈佛,但她真的未必有實力進入北大、清華這樣的中國大學。即便是從考試的角度,真正先進的學習方法是什麼,話語權也並不在劉亦婷這裡。
科學性難以評估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確重要。但是,如何進行早期教育,哪種早期教育方案是正確的,可以說,這個問題目前還在探索中,並無定論。劉亦婷早期教育的科學性也是根本無法證明。
我在後文將會詳細說明,劉亦婷家長自我報料的所謂劉亦婷3歲時智商“五萬人裡挑一”完全是一種缺乏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