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2 / 4)

小說:科技巨頭 作者:雨來不躲

替了火箭,“弧鷹”空天運輸機在起飛跑道上進入發射塔的彈射軌道上,在短短的九秒時間,能夠讓空天運輸機藉助半“U”形彈射軌道在九秒的時間內,運輸機與發射塔分離之時就能獲得3。5個G的加速度,而“弧鷹”空天運輸機擁有3。6萬公里的時速,比美國的太空梭超過了0。8萬公里的時速。

按照制定計劃,“天宮環軌星港”高達7700噸的質量,“弧鷹”按照標準的50噸物資荷載量來計算,至少要進行超過150次在外層空間與地球之間的往返運輸。

僅僅是一架空天運輸機,效率實在太慢了,為此“中國矩陣”計劃建造10架“弧鷹”空天運輸機用於滿足運輸需求。

好在“紫源晶”的被發現和應用讓矩陣科技的航天活動所需要的費用大幅度的減少,若是用運載火箭來承擔發射建造環軌星港的物資,不但因火箭荷載量的原因讓發射運輸次數翻一番,達到300多次,火箭的供應肯定也跟不上,導致環軌星港的建造週期直線飆升,而且那昂貴、低廉、低效的火箭發射費用足以就讓人絕望。

一次發射需要消耗1。5億至3億美元,足足300多次的運送,單單是運費就超過了500億美元,即便是矩陣科技這樣的超級金主也吃不消啊。

好在“中國矩陣”沒有這些煩惱,紫源晶的存在和利用讓“中國矩陣”獲得廉價的太空探索成本,這是西方太空探索根本無法比擬的優勢。

任鴻離開了發射塔控制中心又來到了生產車間,“中國矩陣”在公司總部的北方,佔地面積360公頃,比矩陣科技旗下任何一家子公司的研發、生產中心所需要的面積都要大。沒辦法,“中國矩陣”的特性就是如此,一個發射塔和起飛跑道就要佔據超大的空間,周圍還必須要有防護,還要空出很多地。

任鴻在空間基地視察了大半天,基本對所有的計劃程序都有了大致的瞭解,讓他倍感意外的是,工程進度比他料想的要快很多。不過想想也釋然,效率這麼快還要得益於矩陣科技內部共享的科技樹,外部國航局與政府的支援,加上各大兄弟公司的“幫忙”,如子公司AI即將提供一批智械生產部隊為“天宮環軌星港”的材料製作提供幫助。

只要原材料一到,智械製造生產線就可以全額開動,那生產與製造的效率足以用夢幻來形容。

第三天,一直不溫不火的“中國矩陣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對外宣佈重要訊息。

“中國矩陣”從成立之初後就沒怎麼露過面,風頭全部都被兄弟公司的專案計劃搶去了,而今高調宣佈重要計劃頓時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尤其是天體物理和天文學等相關科學機構。

沒有人敢小看這家公司,矩陣科技在太空探索領域雖說是後來者,但有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航天強國之一作為後盾,沒有人敢忽視這位“新玩家”,“中國矩陣”身上國航局的影子沒有任何掩飾,就如同美國NASA相對於SpaceX公司一樣。

有趣的是,“中國矩陣”對外放出訊息。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第六屆“星球防禦”大會的AIDA機構表示非常高興,因為他們認為這次“中國矩陣”放出訊息,不出意外應該就是要加盟AIDA了,事實上,外界的媒體普遍都是這麼認為的。

法新社的媒體還報道稱,矩陣科技能加盟AIDA是實至名歸的,雖然在太空探索領域是屬於後來者,但也是一家不弱於SpaceX、Alphabet這些新貴,更不會弱於勞拉空間系統這些老牌航天企業,XlouS公司的潛力是毋庸置疑的。

“什麼?拒絕?”仍舊位於德國科隆的AIDA機構總負責人迪迪蒙斯呆若木雞的看著天花板。通訊器內來自萬里之外的聲音再次傳入耳中:“是的先生,對方‘委婉’的拒絕加入。”

結束了通訊,迪迪蒙斯喃喃道:“他怎麼可以拒絕?難道是為了當年竭力申請第九航天機構啟動方的事情做的報復行為?”

想了想,迪迪蒙斯又搖了搖頭,這不像是中國人的作風。這幫老外怎麼想也不會想到他們引以為傲的空間技術在任鴻眼裡已經是昂貴又低廉的技術,根本就是不屑一顧。

矩陣科技拒絕AIDA邀請加盟的訊息不脛而走,讓業界大跌眼鏡,主流聲音的一致預測出現了集體失誤,同時也很不理解為什麼要放棄這樣的機會,之前在竭力申請試圖加入AIDA,今天卻毫不猶豫的拒絕,難道是意氣行為?還是其他?

一時間眾說紛紜,見風使舵的媒體頓時把AIDA扯了出來,矩陣科技那“委婉”的拒絕實在太打臉了。A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