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些同學中的問卷,外省市的問卷靠我的朋友幫助發放。
轉眼到了期末,孫冉的考試總體成績雖然不錯,但數學很糟糕。
老師向我們發出了善意的警告,因為高三第一學期已是關鍵時期,此時太偏科是一個危險的訊號。老師建議孫冉在寒假裡好好調整自己。顯然,女兒的壓力更大了。
我意識到,女兒的心理需要平衡,更需要成功的體驗來支援。寒假裡自然要補習功課,更需要把研究做完,力爭出一個較好的成果,以鞏固研究型學習的收穫。也許,這將對其一生的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並因此而緩解高考得失的壓力。
孫冉接受了我的建議,妻更是全力以赴支援女兒奮鬥。從故鄉青島返京之後,我們全家像一個課題組一樣,開始了緊張的攻關。
中日調查問卷已委託專業機構用計算機統計完畢。在卜衛老師的指導下,孫冉學會了看資料分析,並開始撰寫大型研究報告。
做中日調查難做資料分析更難。當卜衛老師提出許多要求時,孫冉才發現自己缺太多資料和資料。於是,她馬上訪問在日本留過學的人,又從網際網路上進入日本的中小學,收集有關新資料。為了支援女兒,我們全家出動,訪問了北京日本人學校的6位教師。
第32節:高峰體驗
女兒猶如一個學者,常常挑燈夜戰,伏案疾書。妻則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替女兒列印新寫出來的文章。我的任務是審讀女兒的新作,提出一些修改意見。
難關,一個一個被攻破。我們全家像一個戰鬥隊,體驗到了過五關斬六將的滋味。或許,這就是成功的體驗。
高峰體驗
2001年2月,媒體上傳來了國家教育部的最新規定,即從嚴掌握保送生政策。也就是說,孫冉再怎麼研究型學習,再出什麼成果,也與保送無緣,只能靠高考進入大學。
這件事對孫冉影響不大。雖然,我們也希望女兒有被保送的機會,以免受大考之苦,但保送是定向的,對發展未必有利。因此,我們依舊按自己的計劃奮鬥。
作為一個研究者和老編輯,我看了女兒寫的一系列研究文章,立即意識到了其中的特殊價值。我建議女兒出一本書,以中日中小學生勤苦狀況對比研究為特色,同時收入她自小學以來的日記、散文等作品。
女兒的眼睛再一次亮了起來。
妻是有心人,一直精心儲存著女兒小學6年的日記、作文,女兒發表的作品更是無一遺漏。因此,很快就整理了出來。
經過推薦,華藝出版社接受了孫冉的書稿,並於2001年正式出版了18萬字的《成長悟語》一書。
作為該書的一篇,即《我眼中的日本同齡人》,2001年2月14日被《中國青年報》冰點專欄整版發表,這篇文章中的觀點都是女兒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調查研究所得出的結論:
1993年開始的那場關於《夏令營中的較量》的大討論,似乎給人們留下這樣一個印象:中國孩子在許多方面都不如日本孩子。真的是這樣的嗎?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並不真正懂得這場爭論,後來我進入了一所日語特色學校。五年間,我在學習日語的同時,也接觸了許多日本的青少年,並於1999年和2000年兩次赴日本民宿。我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它像一個謎團一樣刺激著我去破解。我決定用我的親身經歷和對比調查來證實。終於,我得出了以下十點比較結果。
當崎嶇泥濘的山路令人舉步維艱時,中國學生團結互助向前走,日本學生卻各顧各,摔倒了也無人扶。
······
18歲以後日本學生大部分很獨立,零花錢全靠打工掙;18歲以後中國學生大多難以獨立,零花錢也靠父母。
······
中國學生到日本人家民宿,大都熱情開朗,與人相處愉快;日本學生到中國人家民宿,很多人拘謹內向,不苟言笑。
······
日本學生來中國,購物精打細算,一省再省;中國學生到日本,瘋狂購物,大手大腳讓日本人咋舌。
······
學習上遇到難題時,50。6%的中國學生堅持自己解決,而日本學生僅28。6%;選擇娛樂放棄學習的日本學生為57。8%,中國學生僅為17。8%。
······
面對打飯或清潔衛生等公共事務,日本學生無需分配任務,幾乎人人動手勞動;而中國學生如無分配任務,很少有人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