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靠知識與資訊傳遞,而不是靠經驗傳遞,成年人的優勢遠不及孩子。
試想,當孩子比大人知道得多,並形成了許多成年人不具備的觀念時,兩代人怎麼對話?
令人悲哀的是,據一份權威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談起今天的學生,評價意見中70%以上是否定性的,認為學生今不如昔的佔90%以上。這也許正是代際衝突的重要原因。
孩子們經常比大人講道理。比如說天氣冷了,早晨父母讓孩子穿衣服,孩子不穿,說不冷。孩子提出打電話聽天氣預報,父母心裡就有火。父母火了之後說不下去了,就會說“我是你媽”、“我是你爹”,這個牌子一亮就表示我做父母的可以不講道理。這是父母的任性。
我們應該多聽聽孩子的聲音。再小的孩子都是一個人,教育的核心是人。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
1993年,我發表《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引發一場全國教育大討論。《人民日報》在討論中,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題為《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我們真應該反思自己的做法,不要以為我們堅持的就一定對,要彎下腰來蹲下來聽聽孩子。不要總是居高臨下對著孩子說話,那隻會阻擋你跟孩子之間的溝通。
很多父母跟孩子說話,一開口就說很長時間,非得把孩子說哭了不可。你沒有A錯還沒有B錯嗎?沒有B錯還沒有C錯嗎?總要給孩子找出個錯來。孩子跟父母說話是沒有用的,後來好多孩子就乾脆不說話了。
對話對話,溝通溝通,只要孩子不說話,父母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所以父母最好能想辦法儘量少說,讓孩子多說,聽孩子訴說。
做父母的要和孩子平等相處,有什麼事多商量,要尊重孩子,不要打孩子。一定要平等和諧、說話算話。
有的父母對孩子嘮嘮叨叨,孩子越來越煩。父母要做好準備:等孩子上了中學,逆反心理更加嚴重,實際上從小學五六年級就開始了。
心理教育家研究發現,孩子在十歲以前有一個崇拜父母的年齡,很好教育,他覺得爸爸媽媽都是英雄。但是十歲到二十歲進入一個心理上對父母輕視的年齡,瞧不起父母,他崇拜的人是電視明星了,覺得父母天天嘮嘮叨叨的、胸無大志,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