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覺得他是可造之才。首先,衛綰很廉潔,忠誠無二腸,這點很重要。其次,衛綰很會做人。屬下有過,他主動承擔;自己有功,先讓給別人。換句話來說,那就是,以助人為樂為榮,以損人肥私為恥。果然厚道!
那麼,如此德才兼備的老好人,最適合做什麼工作呢?劉啟已經想好了,太傅的工作肯他莫屬了。於是,劉啟先遷衛綰為河間王太傅。從此,衛綰的馬車彷彿拐上了高速公路,一路狂飆前進:劉濞造反,率河間王兵擊吳楚聯軍有功,被拜為中尉;同時,因為軍功出色,被封為建陵侯。封侯,那可是李廣一生出生入死都不能完成的夙願啊。
更順暢的還在後面,劉啟廢太子劉榮時,衛綰因為和粟姬是親屬,按理是要拉出去砍頭的。然而,劉啟念衛綰長者,不但再次放過他一馬,不久立劉徹為太子時,竟拜綰為太子太傅。又過不久,再次遷為御史大夫。
按漢初的規律,凡是當上御史大夫的,等於一腳踩上了丞相的高位。果然,劉啟將氣脾氣的丞相周亞夫踩下地後,隨後換了個叫桃侯舍的人為丞相;不久,又將桃侯舍換掉,扶衛綰走上了丞相之位。
劉啟相信:衛綰敦厚老實,忠於職守,叫他向東,他決不向西。所以讓他來輔佐太子,只有四個字:安全,可靠。
事實上,劉啟的眼光是沒錯的。然而,他卻低看了一個人,劉徹。
文景兩任皇帝,都是規矩守業的人;然而劉徹不安守本份,小小年紀就知道什麼叫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想讓他只守不做,那是扯淡。還有,劉徹好儒喜文,衛綰好道守柔。正所謂,道不同,則不相謀也。思想和方向不一致,衛綰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果然,還真出事來了。
衛綰落水過程大約如下:首先,董仲舒提出做大儒業的思想後,衛綰立即響應,對劉徹上奏道:“凡是研究申不害,韓非子,蘇秦,張儀言論的,都是論政之徒,請一律罷黜!”
申不害和韓非子,法家;蘇秦和張儀,縱橫家。為什麼衛綰偏要選這兩家下手?原來很簡單,他是個老子學徒。法家苛政,縱橫家油嘴滑舌,這都是黃老思想所不相容的。所以衛綰此招,無非是乘個順風車,借刀除草。
劉徹批准了衛綰上奏。然而,半年後的夏天六月,劉徹突然將衛綰罷免。理由是:先帝劉啟臥病在床時,監獄的許多勞改犯竟然多是被冤枉的,衛綰作為丞相失職,所以罷免。
回頭看:劉啟崩前,鞭棍法一改再改,連囚犯捱打時都覺得不好意思了。而衛綰為人處事,怎一個賢字了得,怎麼監獄裡突然冒出那麼多冤枉的勞改犯?這,難道是劉徹無理整人的伎倆嗎?
事實上,劉徹想整衛綰是沒錯的。因為他崇尚黃老,思想跟領導不能保持一致。但是,劉徹整衛綰是有理的。因為,監獄裡實在關了不少被冤枉的勞改犯。不信,可以請衛綰親自去問問,甚至可以請竇太后派人去打聽打聽。
如果真要打聽的話,結果馬上出來。其實,這些被冤枉的人,正是前酷吏郅都的繼任者整出來的。此繼任者,南陽人寧成者也。
寧成,初為濟南都尉,後調入長安升為中尉。自郅都死後,長安宗室豪傑解除警報,紛紛像蛇鼠出洞,為所欲為。於是,寧成仿效郅都,開出狠藥,猛治長安。結果,長安宗室豪傑人人自危,又回到郅都當中尉的恐怖時代。
不消多說,在這些被冤枉的人當中,肯定有長安宗室及豪傑。於是,他們層層告狀,告到劉徹這裡,便成了劉徹搞定衛綰的直接藉口。
衛綰無為跑腿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此時,劉徹已經替他準備好了繼任者,此人正是個外戚竇嬰。劉徹之所以選上竇嬰,理由如下:首先,衛綰是竇太后的人,竇嬰也是竇太后的人,搞掉衛綰,填上竇嬰,這是安撫老人家的良計。其次,竇嬰是儒者兼俠客,他來當丞相,君臣政治理想一致,同心協力,還怕儒家事業不能做大嗎?
高,實在高。
果然,劉徹挖掉衛綰,貼上竇嬰,竇太后一句話都沒哼。然而,不哼,只是暫時預設。竇太后一直在靜靜地傾聽著,她倒想聽聽這個乳臭未乾的牛仔,到底想把漢朝整成什麼樣子。
此時,劉徹最想整的,當然是想裝在漢朝這隻瓶子裡的舊道水倒掉,重掉換上新儒水。儒水中看中用,又好看。這是劉徹說的,這也是竇家外戚竇嬰說的,更也是王家外戚田汀�檔摹�
田汀�擼�躉屎笸�傅芤病5蹦輳�加ひ丫�焐轄���皇保�鑀‘還是後宮裡一個小小的郎官。不過,因為倆人都是外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