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王嘉一看,就笑了。虧他還想得出來,傅晏剛剛被他藉口趕走,又給人家長封邑,安的啥心,沒人能看出來?王嘉看完詔書,兩話不說,就將詔書封好,派人退了回去。
王嘉意志很堅決,什麼話都好商量,唯有給董賢那偽娘長工資加采邑,沒得商量餘地。
古往今來,凡是有男人氣的,都瞧不起吃軟飯的。其實,在漢朝,男人逢場作戲,吃軟飯也不是不可以的,問題是有個度。如果吃的軟飯上升到危及國家安全地步,就難怪人神共憤了。
在王嘉看來,董賢就是這麼一個雜種。一步步,一次次地將劉欣套牢,然後劉欣還心甘情願地,用虛弱的身體,替他扛起一個權力的明天。董賢每前進一步,何止踩的是皇帝的背,在皇帝的底下,還墊著千萬漢朝人的生命。
無論是從國家利益出發,還是從男人的脾性出發,王嘉都必須將董賢討伐到底。所以,他將詔書封還以後,又親自寫了一封長篇奏書,將董賢從頭到尾批了一頓。
奏書太長,我就只能羅列王嘉的基本觀點:高安侯董賢,不過是憑著媚功取寵的偽娘,陛下為了填滿他無盡的慾望,竟然獅子大開口,將大量財富贈送給他,可謂前無古人,您不心痛,漢朝人民都替您心痛,這是其一;董賢第一次封為關內侯,緊接著就封高安侯,按理應該滿足了,現在突然又想增加采邑,實在沒什麼道理。這是其二。
最重要的還在後面:陛下,您現在身體很不好,您還是多關心自己,少關心董賢。而且你大把大把替董賢燒錢的時候,也要想想當年漢高祖老人家創業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最最後,王嘉還總結道:將陛下詔書退回,違反皇帝旨意,我應該自我彈劾,立馬下臺。但是呢,我怕彈劾書一上,天下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那時陛下您的臉往哪擱呀。所以,為了董賢,為了陛下,我還是沒有自我彈劾,您還是自己看著辦吧。
劉欣一看王嘉這奏書,暈死還是輕的,他就差沒崩潰了。孃的,反了皇帝,竟然還那麼振振有詞。好你個王嘉,我不收拾人你,決不姓劉。
在劉欣看來,王嘉這種丞相,可謂死豬不怕水燙,僅給他顏色瞧,那是永遠不夠的,所以必須動真格,給他亮刀子。很快的,他就找到了一個藉口,一個可以置王嘉於死地的理由。
準確地說,是王嘉一不小心露出一隻馬腳,被劉欣抓到了。寫奏上奏,向來是王嘉的特長,但是他這次徹底栽了,竟然是因為他的一封奏書。
這事件說來話長,涉及到前面的東平王劉雲案件。當初,東平王劉雲被息夫躬等人告發後,由廷尉梁相負責審理。但是,廷尉梁相認為,他處理的東平王案件,可能是一起冤獄,所以就故意拖拉,不按時間審理。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劉欣當皇帝,他是不稱職的。但是,他這個少年老成的傢伙,搞陰謀詭計,轉嫁政治危機,還是十分拿手的。他早就看出來了,東平王這種案子,很容易就結案的,廷尉梁相故意拖拉,肯定是別有用意。
按漢朝法律,春天是不能用刑的。所以,所有刑事案件,必須在春天到來之前,通通結案,以免夜長夢多。不然,拖到來年春天,本來是重犯,還可能被赦免。而梁相一拖再拖,眼看冬天就要結束了,還沒有結案,所以劉欣一下子就看出貓膩來了。
這還是次要的。還有,當時劉欣身體一直不好。梁相可能認為,只要再拖一拖,劉欣可能就架不住,一腳崩了。只要一崩,東平王劉雲的事,就好翻案了。
劉欣是堅決不能給劉雲翻案的。於是,他就對廷尉梁相有意見了,啥也不說,就將梁相免職,直接貶為平民。接著,在春天到來之前,劉欣也順便給東平王劉雲定了罪,貶為平民。
廷尉梁相出事,丞相王嘉是領導,他也是負一定責任的。於是,王嘉就上書,自我彈劾,以示自我批評。事情還未結束,數月後,劉欣又將梁相赦免。這時,王嘉就緊著上書。
王嘉上書,主要是替屬下樑相說話。他對劉欣說,梁相那麼有才,只是赦免,沒有起用,我都替您感到可惜了。
劉欣早想把王嘉砍了,這次他自己就撞上刀口上來了,怪不得他了。於是乎,殺機騰騰的劉欣,把王嘉叫到面前,然後當著尚書等人的面,大聲訓道:“梁相姦詐,眾人目睹,你之前也自我彈劾,做過自我批評的。轉眼幾個月,你又替他說話,前後不一致,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王嘉一聽,傻了,好馬也有失蹄的時候,知道說錯話了。於是,他連忙脫下丞相帽,向劉欣道歉,請求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