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得意地冷笑。之前你搞得我都差點抓狂了,你還不放手。現在好不容易捏住你的軟肋,就想我饒你,哪有那麼好的事。
緊接著,劉欣派人將王嘉替梁相說話一事立案,交給百官討論。這時,立馬就有人跳出來,要踩王嘉了。
王嘉怎麼也沒想到,踩他的人,是他向來極度欣賞和推薦的人。這個人,就是前任丞相孔光,剛被劉欣重新起用的光祿大夫——孔光。
孔光言簡意賅,直接指控王嘉道:“丞相王嘉,忽悠皇帝,大逆不道,應該請他立即到廷尉詔獄報到。”
孔光一唱,劉欣緊跟一和,批准逮捕王嘉。
還是孔光看得準,漢朝的江湖,是皇帝劉欣的江湖。皇帝想讓你死,你絕對活不了。如果皇帝下詔,派人持節逮捕某高官,不用等結案,基本上可以說是死定了。所以,每當有高官獲罪,皇帝派人持節來拿人,他們往往先持節使者一步,自殺身亡。
自殺多好,免得下獄被拷好。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得爽快一點。這個道理,丞相府人人皆知。所以,當他們聞知皇帝派人持節到丞相府門口了,立即準備毒藥,流著眼淚送到王嘉面前,請他自我了斷,免得下獄受皮肉之苦。
但是,王嘉卻做出了一個異乎尋常之舉——拒絕自殺。
他是這樣說的:“我身為漢朝三公之一,為什麼要學弱小女子自殺,要死要死得光明磊落,血濺街市,義不容辭。”
王嘉說完,穿上官服,氣勢昂揚地走出丞相府,接見皇帝使者。然後,坐上小車,又脫掉官帽,揚頭前往廷尉詔獄。
老實說,王嘉這個壯舉,超出劉欣所想。劉欣以為,王嘉會像曾經自殺過的高官一樣,識相自殺。王嘉沒有自殺,擺明就是要將死豬不怕水燙進行到底,公開跟皇帝撕破臉皮。
一想到這,劉欣突然感到一陣寒意。說白點,他是害怕了。
他不是害怕王嘉跟他翻臉扯皮,而是王嘉一旦入獄,有可能抖出他和董賢之間的醜聞。那樣的話,問題就嚴重了。一想到這,劉欣又怕又怒。他沒別的法子了,王嘉必須死。他不死,他和董賢都會活得很難看。
在漢朝規矩,每審一個出事的高官,一般都是由五位部長級高官組織合議法庭。但是,此次審理王嘉,除了五位部長級高官,劉欣加派武官,聯合審案。
劉欣此舉,其實就是防止意外,打斷別人對王嘉營救的念頭。劉欣這招,不可謂不狠,沒見一個人多此一舉上奏,更沒人主動出來替王嘉說句人話。於是乎,案件很順利地進入案判程式。
然而,王嘉死不認罪。他說:“梁相無罪,我也無罪。”
公審員問:“你說你無罪,之前為什麼還要自我彈劾?”
王嘉一聲長嘆,接著說道:“我有幸成為國家丞相,卻沒能力推薦賢明之人,扼制奸佞小人,失敗啊。”
公審員問:“誰賢明?誰小人?”
王嘉接著說:“像孔光和何武等人,是國家難得賢明之才,我要死了,都沒法推薦他們;像董賢父子,盤吞國家資源,我卻措手不力,悲哀啊。如果說我有罪,衝著以上兩事,我承認我有罪,我應該死,我死無所恨。”
從此,王嘉宣佈絕食。二十天後,大口吐血,氣絕身亡。或許他在地下還沒看出來,那個向來備受他看重的孔光,竟然是還倒插他一刀的小人。
第六十八章變局
一、最後的瘋狂
生活是幽默的,政治也是幽默的,但都是黑幽默。劉欣以為,王嘉終究會認罪,最後罪是認了,卻是另外一碼事。王嘉生前,沒搞掉董賢,的確失職;但是他說沒將孔光推薦上來,也是該死,這就有點搞人了。
或許王嘉都不知道,如果沒有孔光背後那一刀,他都不會死得那麼快。話說回來,王嘉說得也沒錯,孔光的確是當代一代賢才。無論是搞學術,還是背後搞人,都是有一手的,這樣的人不提拔上來,的確就太屈了。
劉欣將計就計,替王嘉完成了一個遺願,把一代賢才的孔光提拔上來。於是,他將王嘉搭檔,御史大夫賈延打發走人,然後提孔光為御史大夫。
七月九日,劉欣封孔光當丞相,同時恢復孔光博山侯爵位。浮生若夢,孔光在夢裡失去了所有,夢一醒來,失去的又全都回來了。但是,在這場夢幻般的遊戲裡,他得到了歷練,生存意識就像盤石一般,在他的內心深處越來越穩固。
要生存,就得聽話。這個道理,劉欣相信孔光會懂。孔光更應該知道,像劉欣這種政治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