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病,今天,他一樣能將李廣利打造成將軍明星。事實證明,劉徹錯了。他的想法沒有錯,辦法也沒失靈,他錯就錯在,在一個恰當的時機,選了一個錯誤的混兒。
陪同李廣利出征的,還有王恢。王恢,就是曾經以出使西域,蹭點外塊為職業的人。車師和樓蘭等國沒給他供水送糧,斷了他的生意。所以,後來陪趙破奴出征,破了車師國,活捉了樓蘭國王,有功,被封為浩侯。因為王恢對西域熟門熟路,所以此次的任務,就是當李廣利的嚮導。
公元前103年,秋。蝗災。考驗劉徹和李廣利的時刻到了。
李廣利出發了。西征軍一路跋涉,渡過了鹽水。鹽水,即今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羅布泊。可怕與殘酷的現實才剛剛開始,大宛已經與西域諸國通好氣,行軍途中,沒有一個國家願意開啟城門,歡迎這數萬不速之客。
那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打。
李廣利與已故將軍李廣,只有一字之差。差之一字,謬之千里。李廣打小就在戰火中摸打滾爬,玩戰爭就像打獵射箭,去之能打,打不贏能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李廣只不到的,卻沒有他不敢打的。
然而,作為生於藝術世家的李廣利,沒聽說過他有啥藝術專長,更沒聽說過他學過啥兵法,或者是參加過啥戰爭,估計連搶劫都沒幹過。換句通俗的話來說,他來到這世界,只有一項光榮的任務,那就是混。
自己混,別人也幫著他混。這麼這麼一混,竟然還能混個將軍,一路混到了西域。然而,西域是個生存環境超給惡劣的地方,在這裡,李廣利不是想混就能混,而要問人家願不願意讓你混。現在也看到了,人家根本就不陪你混,想開戰是吧,那就打吧。是你李廣利混功強,還是我們守城的實力強。
李廣利開打,很遺憾,他混功不靈了。諸多小城,他都沒辦法拿下。當然,狗逼急都會跳牆,何況人被飢餓逼急了,也是能跳牆的。李廣利一路打,就像猴子挖井似的,偶爾攻開一城,就趕快找吃找喝的;拿不下的,逗留十幾天就走人。
結果,這麼打打走走,走走打打,總算混到了鬱成城。鬱成城,隸屬大宛,位於今天中亞安集延市東一百公里烏茲根城。須不知,李廣利這一混,付出的代價可大了。數萬人的軍隊,竟然只剩下了數千人。
那些人哪裡去了?他們多數不是死在攻城,而是死在旅途中。渴死的,餓死的,病死的,終於應了當初宛王的話。漢朝要想派兵征伐大宛,能越過鹽水來到大宛,有條命活下來就不容易了,還想攻城?
是啊,現在能有條命回到長安,都算不錯了,還能繼續前進?這是混混李廣利此時最真實的自白。一句話,一路死了這麼多人,他真的害怕了。事實上,還這不算害怕的,更讓他害怕的還在後頭。
讓李廣利感到害怕的是,他竟然拿不下鬱成城。恰恰相反,人家還開城迎戰,把他那數千活人打得不成樣子。按此看,如果不早點跑路,能不能活過明天,這還是個問題呢。
於是,李廣利腦中馬上閃出一個念頭:跑。趕快跑,立即跑,馬上跑,跑得越快越好。但是跑之前,必須要打一個跑的理由。在西域這地方,水和糧食難找,活命的理由最好找。李廣利跟部將們商量了一下,就得出一個結論:鬱成城這麼一個小小的城,他們都拿不下。那麼,他們已憑什麼能拿得下大宛的王都呢?
最後,大家統一意見撤兵。於是,李廣利一路往回跑,好不容易跑回了敦煌郡。過去的敦煌,就是今天的敦煌。在這裡,李廣利只做了兩件事。首先,數活人。李廣利發現,經他這麼來回折騰,數萬人只剩不到十分之一二。
其次,數完了活人,李廣利不勝悲哀地,派人給劉徹發出請求信。他的信是這樣寫的:通往大宛的路,實在太過遙遠。更可怕的是,沿路缺水少糧,無法撐下去。我們的戰士兄弟,不怕戰士,只怕沒飯吃和沒水喝。現在所剩人數已經不多,不足以拔掉大宛。我看這樣吧,能不能先允許我們罷兵回朝,下次準備好了再出發?
請求信很快就送到了長安。劉徹一看,不是火了,而是大怒。數萬人出征,連汗血馬的影子都沒見到,還讓你差點賠得個精光。這也就罷了,竟然還想回來?媽的,你這個貳師將軍不覺得丟人,我還覺得丟人呢。
於是,大怒的劉徹馬上派出使者,跑到玉門關駐下來。並且通告李廣利:你敢回來,一個字,斬!!
回也不是,走也不是。李廣利終於認識到問題嚴重了。那怎麼辦?很好辦。那就是,將它的絕世混功發揮到底,繼續留在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