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1 / 4)

小說:2014010605 作者:丁格

飪橛補峭妨舾�時叭死純校�頤親�趴矗�邪倮��摶緩Γ�衛侄�晃�空饈瞧潿��

總之,替南匈奴統一北匈奴,等於拿自己的錢去燒,好處給了別人,害處全要自己來承擔。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算,都不划算,所以南匈奴單于這個建議,千萬不能答應啊。

尚書宋意的算盤打得叭叭響,可竇太后一看,怎麼都不感興趣。沉默代表我的心,反對無效。

冬天,十月十七日。這一天,距離先帝劉炟駕崩不過多半年。然而這在這一天,竇太后任命答應竇憲出戰贖罪請求,封他為車騎將軍,任命耿秉為副總帥,徵調北軍以及邊境十二郡民兵,準備征伐北匈奴。

竇太后動了,漢朝的文官集團也出動了。漢朝三公,九卿全部現身,集體到皇宮上訪。他們都認為,我們跟北匈奴有遠仇,可沒有近怨。人家都答應不來邊境搶劫了,我們怎麼這樣無緣無故要去打人家呢。而且為了虛名勞師遠征,不值啊。

眾卿勸阻很賣勁,可竇太后就像一塊巨大的磐石,任你幾路來,她只管一路去,不為所動。眾卿集體見上訪不行,又集體上奏。奏書像雪片一樣飛進皇宮,卻如落下深淵,無聲無息,什麼迴音都沒有。

竇太后還是那招,任你們怎麼鬧,她就是不睬你。

前面說過,漢朝文官集團,幾乎都反對征伐北匈奴。之所以說幾乎,沒有說全部,主要還是有個別人也在和稀泥。

西漢王太后派王莽主持大局時,王莽就找了一個很會聽話,也很會和稀混的官僚。有人可能想起來了,那人就是孔子後裔,孔光。竇憲上臺伊始,也找了一個類似孔光的人物。他的名字,就叫鄧彪。

鄧彪原來做的是太尉,竇憲看他是可造之才,把他升級為太傅,封關內侯,主管宮廷機要。竇憲宮裡宮外跑,累得夠嗆,說得不好聽,鄧彪就是竇憲招聘的高階跑腿工。老實話,鄧彪很敬業。有會就去開,有混就去和,無論背後多大嗆聲,他都無怨無悔。

在鄧彪背後嗆聲的,現任太尉宋由也算一個。可這傢伙現在有點後悔了,他是這樣想的,滿朝上下,嗆了這麼久,卻沒反對出什麼成果來。他作為主管軍事的大領導,將來竇太后會不會來個秋後算帳呢?

於是,他越想越害怕,決定退出反對派。就算不能像鄧彪那樣和稀泥,但至少他可以明哲保身。這吵架也是需要激情的,眾卿一看太尉都不玩了,也自覺無趣,紛紛回家,學著高高掛起了。

四、燕然勒石

自高祖劉邦立國以來,漢朝從來沒有出現過,像今天這般吵架的場面。當年呂雉專權的時候,陳平周勃那一幫人,都是裝孫子地掛捂著自己,從來不敢多頂一句話。到漢朝末期的王太后,老人家沒有專權,把權力交給了王莽代理,所以省了很多事。

可為什麼這次,竇太后臨朝執政,說要出兵,漢朝眾卿卻像瘋狂一樣撲上去狂叫呢?我認為,這裡面的學問,看似是為戰與不戰而吵,實則是上為搶權而鬧。

漢朝的權力分配,在宦官出現之前,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皇帝宗室為一方,皇后外戚為一方,士大夫為一方。在王莽出現之前,三方權力互相制約工,基本平衡方,而到了王莽以後,一切就變了。這歸根到底就在於,王莽是一個特殊的人。

王莽是外戚,同時又是儒家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正因為他代表了雙方的利益,所以當他替王太后代理權力時,漢朝那幫讀書人都沒幾個大腕反對。外戚與士大伕力量合流,而皇室宗族力量薄弱,博弈失衡,才導致西漢崩潰。

由此可見,在漢朝,讀書人可不是好惹的。皇室馬上得天下,想馬下治天下,還必須靠這幫人。皇室都惹不起,外戚就更不要說了,大家都不是光腳的,也都不是吃白飯長大的,要幹架他們是當仁不讓的。

正因為儒家知識分子力量的可怕,凡有聰明的外戚,總要千方百計討好他們。西漢的外戚代表竇嬰、田汀��踔戀攪肆醪∫咽貝�氖犯咄餛蕕齲�擠糯廈餮Щ嶙鷸囟潦槿恕�

到了東漢,從陰家到馬家,外戚對士大夫也都是客客氣氣的。可到了竇憲,你看他怎麼使用太傅鄧彪就知道了。他就是希望,漢朝眾卿應該個個都像鄧彪學習,吃的是國家的糧食,乾的全是竇家的活。

竇憲想法很豐滿,可現實很骨感。太傅缺鈣,那是太傅的事,像司徒司空這些好鬥的公雞,還堅持在吵架現場為國家大義而戰。

我認為,吵架這玩藝,就像大浪淘沙,被篩掉的不一定是沙子,可留下來的,絕對是光燦燦的金子。司徒袁安,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