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
在理個屁!錦衣衛憋氣窩火,架起王守仁加快腳步。可是沈玉和殷計兩人也加快腳步,緊跟在王守仁身後。錦衣衛快,沈玉殷計就快,錦衣衛慢,沈玉殷計就慢,雖然兩名錦衣衛都有武藝在身,可是他們還拖著一個大活人,所以始終無法甩開沈玉殷計,只能讓兩人亦步亦趨,始終跟隨著。
堪堪走到天黑,兩名錦衣衛將王守仁架到江邊,將王守仁重重地推進一座小空屋子裡,兩名錦衣衛轉身,拔出刀來,以刀尖兒對著沈玉、殷計二人:你們兩人,聽好了,我實話告訴你們,我們此番來到這裡,是有密旨取王守仁之性命。你們若是還念及家裡的爹媽妻兒,就趁早滾開,以免拖累滿門。
沈玉殷計二人卻把腦袋一搖:不好意思,我倆是兩個光棍兒,沒有家小,不怕拖累的。
錦衣衛急了:難道你們敢跟當今的聖上對抗嗎?
沈玉殷計二人卻笑道:你們千萬不要誤會,我們跟來,其實也是為了你們兩個好。你們想想吧,王守仁先生,當世的聖人也,你們倆居然要拿刀殺他,這豈不是太不像話了嗎?再者說了,你殺了王先生,屍體怎麼處理?屍體必然會丟棄在江口,地方官就得趕來破案,破不了案就得連累地方,說不定會把王先生之死,栽到我們頭上。所以我們建議你們兩個,在如何處死王先生的問題上,還需要認真研究,仔細思考,務必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法子,不知二位以為然否?
兩個錦衣衛被沈玉和殷計繞糊塗了:你們這麼個說法……也有道理,咦,要不這樣如何,拿根繩子給王守仁,讓他自己上吊。他自己吊死,屬於自殺案件,自殺案件就不用到處找兇手了,自然也就連累不到當地,你們說如何?
沈玉殷計二人搖頭:不妥,不妥,此舉大大不妥。
錦衣衛氣急敗壞:這有何不妥?
沈玉殷計二人道:夫王守仁者,聖人也,聖人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可你們竟然想讓這樣一個聖人自殺……這要是說出去,多難聽啊。
錦衣衛怒不可遏,破口大罵起來:老子知道你們兩個東拉西扯,無非是想讓我們放過王守仁。可是實話告訴你們,我們是負有皇命在身的,此來就是取王守仁性命的。若王守仁不死,死的必然是我們二人。你們敢阻攔我們執行公務,那就拿命來吧!
不由分說,揮刀向沈玉殷計二人砍將過去。
積極向上的絕命詩
沈玉和殷計兩人見錦衣衛怒了,毫不猶豫地掉頭就跑,跑到安全地帶,回過頭繼續說道:別發火,兩位別發火,你們是奉了天子之命,要殺王先生,我們哪有膽子敢阻攔?要不這樣好了,乾脆等到半夜的時候,你們就讓王先生自己投江自盡,這樣王先生落得一個全屍,不枉他聖人之名,當地官府又不會受到連累,你們兩個也可以回去交差,你們說這主意好不好?
兩個錦衣衛聽得還真動了心,就低聲商量道:有這倆傢伙死纏活攪,只怕事情還真不好辦,萬一這兩人大聲嚷嚷,讓皇上知道了,我倆可就全完了。橫豎這王守仁已經落到了咱們手裡,只要拖到半夜,無論如何也要動手就是了。
於是兩名錦衣衛回過身來,說:這個主意好,那就依你們倆了。
沈玉趁機要求道:古來沒有餓死鬼之說,餓死之鬼,會永生永世糾纏著你。既然王先生橫豎過不了今夜,要不你們兩個分一個人出來,跟我去買點兒酒肉,讓王先生臨死前吃個飽,也免得他死後纏上你們。
兩名錦衣衛打了個寒戰,正要說話,王守仁已經趴在門邊上,衝著沈玉和殷計哀求道:兩位好兄弟,我肯定是活不過今夜了,麻煩二位,等我死後告訴我的家人一聲,讓家人替我收屍……
沈玉卻搖頭道:王先生,你這可難為我們了。要替你報信,得有你的親筆書信啊,沒有你的親筆書信,我們跟人家說,人家也不信啊。
王守仁道:我身上隨時帶有素紙,就是沒有帶筆出來……
沈玉道:有紙就好辦,筆我可以找酒家借一支來。
商量妥當之後,兩名錦衣衛撥出一個人來,跟沈玉去買酒買肉,同時監視沈玉,嚴防他給別人通風報信。而殷計則和另一名錦衣衛守在屋門外,防止這名錦衣衛突然發兇,一刀砍了王守仁。兩夥人就這樣相互緊盯著。不長時間,沈玉和同去的錦衣衛買酒回來,也借來了一支筆。然後沈玉用椰瓢盛了一瓢酒,遞給王守仁,說:王先生,你就要上路了,我敬你一瓢。話未說完,已經是泣不成聲。
王守仁看樂了:沈先生,要上路的是我,我還沒哭,你怎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