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趙弘殷是錯怪了郭威。郭威廢漢立周,一時百廢待興,心力交瘁,他宣佈過周朝舊臣願留者留,願去者去,他不知道趙弘殷已被革職,只見禁衛軍武官名冊中沒有趙弘殷,以為他受漢主重用,留戀故主,對自己不服而去,他還認為趙弘殷不夠朋友,心裡還惱恨著他呢。大凡兵變改朝換代,新主最注意、最警覺的是故朝重臣的態度,郭威這種心思,也是很自然的。真是“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
大家一時無話,氣氛顯得沉悶,還是杜氏夫人打破了僵局:
“胤兒,你在關西可找到你舅舅了嗎?”
匡胤答道:“在關西找到了舅家,不料大舅舅在任上身亡;只在千家店找到外婆和二舅,外婆身體頗健。”他接著把與二舅母如何相會,怎麼打了一架等過程敘述了一番,把不苟言笑的趙弘殷說的也忍俊不禁了。隨即,又與妻子賀氏相見,自有許多私房話要說,這且不表。
第二天,郭威早朝,受百官朝拜已畢,宣示晉王柴榮:可令趙匡胤來見。趙匡胤上得金鑾殿,三呼:“萬歲”,俯伏在地,周王仔細打量趙匡胤,忽然就想起了趙弘殷,因為他們父子面貌相像,於是問題道:
“趙匡胤,你父親可是趙弘殷?”
“正是。”
“他如今何干?”
“在家休閒”。
“什麼休閒,明明是懷戀舊制,不仕本朝,卻派你出來討封,這是為何?”
趙弘殷對趙匡胤所說的話,言猶在耳,“郭威不夠朋友”這話,趙匡胤敢說嗎?如今聽郭威口氣,趙匡胤以為兩人素舊不和,互有抱怨,他感到情況不妙,也無可如何,只得俯在地,不置一詞。
郭威還想再說點什麼,怕柴榮臉上不好看,就說了句:“好吧,既然你願意效忠,那就撥歸晉王府應個差吧,退朝!”
“謝主龍恩!”
趙匡胤還沒謝完恩,郭威已經離開御座,向後宮走去了。
趙匡胤站起身來,文武百官已漸漸散去,只有柴榮怔怔地看著他,似有無限歉意:
“賢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