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抗拒心理,反而激發了他想努力試試的發憤心理。
卡耐基說:“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表示讚賞後,再聽到批評,心裡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優點,然後指出其不足,再進行激勵,這樣,不但對方容易接受,而且會增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上面的故事,我們換一個場景重演一遍,你會發現,結果會明顯不同。
“小王,你到我辦公室來一趟!”銷售部經理聲音低沉。掛了電話之後,小王知道經理因為什麼事情要“召見”自己了,因為自己這個月的業績一直在下滑。
“小王,你的銷售成績一直是我看好的,在公司連續幾個月蟬聯銷售冠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充分說明你的能力要比其他同事強!”
第33節:激勵他人的心理策略(5)
“經理,我……”小王本想多謝經理的誇獎,但想到這個月銷售的銷售業績,就不好意思說出口了。
“你這個月的銷售情況一直在下滑,原來的老客戶訂單一張張減少,而新客戶開發也不夠多。如果你能把精力放在老客戶的維護上,避免老客戶的流失,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小王心裡想,這個月由於公司總部發貨不及時,有很多客戶臨時取消訂貨單,這不能怪自己。但轉念想想,還是覺得經理說得有道理,這個月確實把精力用在開發新客戶上了,而忽視了老客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條重要規則就是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遠遠大於維護老客戶的成本,留住老客戶的確重要。
“只有在留住老客戶的基礎上再發展新客戶才是企業發展壯大之道。這幾年來,我相信你在老客戶中贏得了很好的口碑,這是你做銷售最好的資本。希望你再接再厲!”
小王走出經理辦公室後,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一定要把銷售冠軍奪過來!”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經理在開頭時就肯定小王的能力,無疑是讓對方先嚐到一些甜味,然後提醒他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處,讓小王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這樣達到了一個良好的溝通作用,最後經理對他的鼓勵,讓他產生了“一定要把銷售冠軍奪過來”的激情。
無論如何,你要注意,如果你批評他人目的不在於一洩心頭之恨,那麼就要注意他人的接受程度,以及批評的效果。
在批評他人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在開始就把問題弄糟,不要張口閉口對人說“你怎麼搞的?”“你怎麼這麼差勁?”這樣很容易傷害他人的自尊心。有很多人,在生氣的時候,會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結果就變成了一場戰爭。
其次,你要注意,批評的重點在於“評”,而不在於“批”。也就是我上面說的,結合你對他人的建議,給予對方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跟對方一起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和根源,並著手策劃拯救性方案。這樣一方面有利於事情的解決,另一方面讓他人對你產生感激之情。
總之,批評的最佳效果莫過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了。
希望就在前方,只要堅持就能看到
要鼓勵他人儘快從困境中走出來,最重要的是把“希望”擺在他人面前,讓他產生更多的期待。
在《莊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話,“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所謂心死,就是對某件事失去了希望。可想而知,一個對未來看不到希望的人,他的日子是如何的死氣沉沉。
生活中,很多人屢次遇到一些挫折,就會心灰意冷,甚至覺得生活沒有太大的意義。他們之所以有這種感受,是因為失去了希望,有一種無助感。無助感是在我們認為不可控制的情景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
要讓這些人改變對生活的態度,只需要給他們一種東西,那就是“希望”。有了希望,才會有期待,有了期待,當然會以堅強的意志力戰勝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我們知道,醫學上所使用的安慰劑實際上是那些既無藥效,又無副作用的中性物質構成的,外形與真藥相像的藥品(如蒸餾水、澱粉片或膠囊等)。這些藥劑其實並無多大的治療作用,但是卻能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也就是所謂的希望!安慰劑也常被稱為“希望丸”。服用安慰劑,對於那些渴求治療、對醫務人員充分信任的病人,能在心理上產生良好的積極反應,從而改善人的生理狀態,達到所希望的藥效,這種反應被稱為安慰劑效應。
第34節:讓他人主動幫忙的心理策略(1)
有一個實驗,將病人分為AB兩組,給A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