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不論是羅炳興也好,昌澤宇也行,只要能辦事,就算是今後的工作中有錯誤,也是能夠隨時糾正,可以改掉的。”
“周鳳駒書記說的好,難道今後乾南不是在我們贛南的領導之下了嗎?我們的監察部門可以雙規陳高明,那麼今後難道就不能雙規羅炳興?”
“不要因噎廢食,那是要不得的。”
說了一大堆,鄧再天最後陳述說:“我說了這些,就是想說明一件事,我對羅炳興同志沒有什麼意見,他有他的特點,有他的長處,他要是做了乾南的班長,是能很快的熟悉情況,快速的步入狀態,只是,作為長遠的觀念看,培養一個年輕一點的同志,護送一個將來發展的空間更為充足的幹部,要比一個已經知天命年紀的同志,是要負責任一些。”
“當然,老同志有老同志的優點,羅炳興還可以繼續當好他的市長嘛,這樣,和昌澤宇相輔相成,不是更能將乾南的事情辦得好些?”
鄧再天對羅炳興先揚後抑的話讓大家都無話可說。
趙文聽了鄧再天的話,覺得這一次的常委會簡直已經是板上釘釘了,昌澤宇的當選恐怕是十拿九穩了。
“薑還是老的辣,鄧再天,果然是個老謀深算周密不漏的老狐狸。”
易素萍本來想說什麼的,可是鄧再天的話說完了,她覺得自己再也沒有設麼好說的了,可是,她就是看著鄧再天不順眼,想要發洩和為鄧再天添堵的,於是看看會議室的這個,再瞧瞧那個,眉頭就皺了起來。
魏紅旗此時輕輕的說:“鄧省長講了一個故事,我也講兩個。”
魏紅旗的聲音很低,但是吐字很清晰,會議室了立即安靜了下來,不然,就有些聽不清楚他的話:“明成祖永樂年間,吏部選拔舉人王偁任翰林院檢討,檢討就是掌修國史一職,當時明成祖就問檢討下面還有什麼官,大臣們就回答:博士、典籍、侍書、待詔等官。”
“明成祖又問,這些人官職都封了沒有,大家就回答都封了,明成祖又問,這些人的才能和王偁比如何,左右回答說,王偁剛剛的受職,沒人知道他的才幹,而那些久任博士的人,都是老練穩重的才士。”
“明成祖聽了就嘆息:古人說用人如同堆積柴薪,用的時候總是後來者居上的,現在,就是這樣,國家用人,憑的是他的真品實學,王偁的才能不知道,有沒有別的什麼勞績,而讓那些有才能的人位居在他之下,如何能讓別人信服?”
魏紅旗接著說:“乾南的人都知道羅炳興,可是昌澤宇大家卻不知道,如果用昌澤宇,就如同明成祖的嘆息,昌澤宇即便很有才,可是我們眼下需要的是儘快的在乾南撥亂反正,那麼,怎麼能很快的讓乾南的人信服昌澤宇,讓大家聽他的話呢?”
會議室裡靜的落針可聞,趙文也在外面凝神屏氣的傾聽。
下來,羅炳興接著又講了一個故事。
(請支援飛翔。請訂閱正版)(未完待續。。)
ps: 總算趕出了一章,以饗朋友們。
第0268章馬蜂蜇,棗刺尖(六)
鄧再天講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即便是有些小毛病,但是作為當權者,應該看到這人身上“大才”的地方,要發現這人的閃光點,要勇於用人,他並不注重羅炳興是不是真的和陳高明所相好的那個楊亞玲是不是也存在著曖昧的關係,再者這件事現在只是捕風捉影,只要羅炳興能夠將乾南的局勢搞好,他還是支援羅炳興的。
但是,鄧再天強調羅炳興的劣處在於,他比另一個提名人,比贛南市的昌澤宇年紀要大十多歲,從長遠來說,從大力的培養年輕幹部這一觀點來說,昌澤宇是比羅炳興有著優勢的,所以,鄧再天還是支援了昌澤宇。
趙文不得不承認,鄧再天果然有值得讓人敬佩的地方,這就更進一步的說明了一個問題,沒有人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鄧再天能夠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上,是有著他的必然性的。
鄧再天從一個讓大家意想不到的角度,講了一個孔子的孫子子思給君王推薦人才的故事,闡述了一個大家都不能反駁的道理:所有的人都是有小瑕疵的,人無完人。
但是,選拔人才更應該注重這人身上凸出的才能,按照實際情況的需要來區別對待,不能一棍子打死,言簡意賅的將羅炳興可能好色的這個缺點給輕輕帶過,這,彰顯了鄧再天作為贛南領導人的一種氣魄和肚量,應該說,是為他贏取了一些感情分的。
沒想到,鄧再天回馬一槍。同樣的也說明了羅炳興不適合擔當乾南一把手的原因:因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