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的地方聚了這麼多人的時候卻是沒有。
時節已經是仲秋了,早過了新茶的採摘期,許多地方已經沒有新茶可購了,不過清風樓這裡所供都是儲存挺好的當年新茶。清風樓因為陳易之故,存茶之道都是獨特的,加之泡茶之術也是和時下流行的方式大為不同,不煮,不加輔料,單以熱水泡茶。
這簡單的泡製之功讓清風樓的名聲頓然雀起,可以說開創了新的茶道。而這種簡單的泡茶方式很快流行開來,成為飲茶的高雅之道。只不過一般人家還是極難得到品味上乘的茶葉,即使得到了,也不知道如何儲存,時間一久就變味了,特別是盛夏的酷暑及嚴冬的寒冷後。因此許多人想喝一杯正宗的“茶”,就屁顛顛跑到清風樓來,只不過清風樓的茶水挺貴,一般人是不太好承 受''的,物以稀為貴麼,更不要說常年累月來,像狄仁傑、張柬之、駱賓王、楊炯、王勮、李嶠這些低階官吏,俸祿有限,更是不能時常來了,即使偶爾來,也喝不起最貴的頂級茶水。今日陳易招待他們的,全是頂級的龍井茶葉,茶上來後,雅間內滿是茶葉的清香,馬上得了一眾文人們低聲的稱頌,無不細品起來。
細品後,稱道的聲音更加多了,每個人都稱讚龍井茶的味道不錯。當然這“龍井”的茶葉名,也是陳易自取的,他相信龍井茶葉的名稱比原來歷史上早很多時候出現,也肯定會比原來的名聲更顯。
今天的聚會並不是正式的,各人表現的都很隨意,陳易雖然在朝中身居高位,但因為年輕,再加上平時也表現的隨和,從來不會板著臉故作深沉和人說話,數次接觸下來,狄仁傑、張柬之等人也都瞭解了他的這一點性格,加之年齡都是差不多,性子上又有點類似,相處挺融洽。一道待著間也挺隨意人,但與其他人之間的,還是放不開性子。今天人多,陳易也是第一次召了這麼多人一道聚合,初時候各人有點拘謹,但聊著事說了一會話後,也都放鬆了。
大家都是文人,文人相輕總是有點,各人都想表現的比別人高一點,因此在熟悉了後。各自都高談闊論,努力想讓別人刮目相看。這些人在歷史上有那麼大的名氣,都不是泛泛之輩,各有各自讓人敬佩的東西在身上,一時間各種言論及才能的表現盡展示在陳易面前。
陳易今天當擔客串主持者。目的就是為了方便這些人相互間進一步結交。他現在深知手下有人的重要性,有眾多小弟一樣的人聽從自己號令。做起事情來才順心順意。要是沒有一群可以號令的人,即使在朝中身居高位,位置也是不穩的,做起事來很累的。放眼朝中那些大佬,哪個不是有一群親信培養起來的?他當然不能一個光棍打天下,必定要培養自己的勢力的。
其實有時候不要刻意去培養。樹大了,自有鳥兒來棲息,許多人會慕名來投的。這一點陳易現在有深刻的體會,只可惜他沒那耐心去發掘更多的人才。他只會憑著對歷史名人的記憶,下手撈人才。
幾人自由爭論一番後,最終發現了陳易今天並沒發表太多的言論,大多時候都是聽他們在議論、爭論甚至爭吵,最終各人都止了高談闊論,將話題引向陳易。“子應,我們都好久不曾聽到你有新的詩作問世了,今日我們這般熱鬧,可否題詩一首,讓我等開開眼界?”狄仁傑筆呵呵地看著陳易道。
聽狄仁傑這般說,眾人也都來了興趣,一起鼓譟,希望今日陳易怎麼都要露上一手,讓他們當面見識一下他的才學。剛才他們爭論的最多的還是文學上的詩,包括詩賦小令,當然也有人現在即吟,唱吟以前所作或者即興之作。喝著清茶,談詩論賦才有味道,要是在這種地方討論朝政大事,那可有點煞風景的。爭論了一番詩賦,對誰的詩作都不是很敬佩,因此才會將矛頭對準陳易,希望能看到陳易做出一首讓所有人都驚歎的詩作來。
他們相信陳易有這個能力,不會讓他們失望的!
見諸人都是相似的神情和言語,連一向眼高於底的王勃都這樣,陳易無奈地嘆了口氣,從案前起了身,對著眾人團團作禮,“諸位既然這般強人所難,那某也不好推託,今日就勉為其難,隨便作一首,要是不入大夥眼,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陳易的話惹來哄聲一片,眾人差不多都翻了白眼,對他話中那“強人所難”的形容一點都不認同,都認為他這是在故作姿態。見此陳易也只是哈哈笑笑,也沒再說什麼,走到置了文房四寶的案前,略作思考,提筆就寫。在陳易走到案前之時,邊上一眾人也都起了身,也就在他提筆之際,所有人都圍在了案邊,等待著陳易書寫。對於陳易的詩才,眾人早就清楚,他以前所“作”那些詩,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