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讓人驚歎之作。只不過誰也猜不到他所作那些詩,只是偷盜之作,這些人理所當然地認為陳易的詩都是非常之作,今日他們也想親眼目睹什麼好詩作出來。
陳易提筆飛快地寫作,“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桔綠時”,轉眼之間,又一首名家之名作被他冠以了署名權,蘇東坡蘇大俠流傳千古的這首名作在他筆下寫了出來,比原來的歷史上早了幾百年問世。
“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桔綠時,好詩,好詩!”陳易還未擱筆,已經有了擊掌稱歎,不是別人,正是性子一向最狂放的王勃,只聽王勃在感嘆後再道:“看子應這兩句,就讓我等甚是慚愧,秋景躍然紙上啊!某怎麼也寫不出如此的感嘆來,剛才真不應你子應面前爭論詩賦,哈哈!”
王勃的話引得了眾人的附和,大夥都對陳易剛才所寫這詩稱讚有道。流傳後世的名作自然有其佳妙之處,特別是後面這兩句,能隨口吟誦的人可數不勝數,足可見其精妙之處!陳易已經沒了最初偷盜詩作時候的不好意思,坦然接觸眾人的稱讚,在大夥止了聲音後,意味深長地說道:“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桔綠時,某隻是想說明,現在仲秋了,但景色依然美麗!人生也是如此,任何時候都要充滿希望,呵呵……哈哈……呵呵……哈哈!”
對於陳易的莫名感嘆,及隨後的大笑,眾人一陣驚歎,隨之有人頓悟!
第二百五十四章沒想到
大明宮,仙居殿內,陳易正向武則天稟事。
“娘娘,今年朝中事多,陛下、沛王身體有恙,先太子暴亡,太子新立,坊間猜測不斷,一些人心裡惶惶,生怕朝中有亂,因此以臣認為,娘娘應該攜太子做點什麼事,讓天下臣民盡知朝中無事,娘娘和太子殿下相處融洽,如此方好!”
聞聽陳易此話後,武則天略略驚異,隨即馬上浮出笑容,輕輕點頭道:“唔,子應,此建議甚好,只是你覺得本宮和太子一道做什麼事好?”
“秋獵!”
“秋獵?”武則天愣住了,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對,秋獵。”陳易非常肯定是點點頭,“娘娘,坊間臣民都擔心陛下染病,太子新立之際朝中起亂,擔心娘娘……全攬朝事,因此娘娘應該做出點姿態,讓太子有所表現。太子年少,可以用秋獵向百官展示其英武之處,如此也可足夠顯現娘娘的胸襟,你是完全支援太子的!那樣現在這個敏感時期對娘娘你有微詞的人會大大少去,要是以後太子……不得人心,娘娘的威望會越加見長!”
陳易起初的話讓武則天皺起了眉頭,但旋即釋然,她明白陳易話中的意思,也明白陳易的良苦用心,思索良久後最終還是露出了笑容,並微微地點點頭,“子應,你說的有道理,本宮準了你的請求,過幾日就宣佈到終南山秋獵,朝中文武官員都隨同,太子也一道去!”
聽到武則天同意了自己所請,陳易大喜,很自然地露出一副嬉笑的神色。“娘娘,臣從來沒在娘娘面前展露過勇猛的一面,今次秋獵,一定讓娘娘見識一下臣在武道方面的技藝,嘻嘻,臣可是文武全才之人!”
陳易自得的樣子惹的武則天翻了個白眼,又馬上撲哧一笑,“那本宮倒要看看,你在秋獵時候是怎麼英武的!要是表現勇武,自有獎賞!”
…………
在古代。春秋兩季在野外舉行狩獵活動是非常正常和頻繁的。有唐一代尚武,為了向天下百姓表示朝廷重視武備,同時也讓那些身居朝堂之上的臣工們不忘武事,保持尚武的習性,幾任皇帝。包括李淵、李世民、李治都時常組織大臣們秋獵。除了秋獵,春獵也時常有。不過秋將盡。冬即至的秋冬交替季節,各種野獸膘正肥時候,是狩獵的最好季節。不過這些年朝廷已經好久沒組織過狩獵了,全因為李治身體有恙之故,讓許多人遺憾。此年秋天,武則天也在朝會上提出了組織大臣秋獵的建議。得到了包括太子李顯及許多大臣的支援。
天下未安,四夷並未完全臣服,朝廷應該繼續重視武備,作為太子的李顯不能疏於箭槍之術。宮中禁衛也要活動一下他們的身手,這是武則天向朝臣們提議秋獵時候所說的理由,這樣的理由沒有多少大臣能找出足夠的理由反駁的。
皇家的秋獵,規模註定不會小的,在秋獵舉行的當日,浩浩蕩蕩數千人馬組成的隊伍很是壯觀地從長安出發了,綿延數里,旌旗招展,馬嘯人聲,好不熱鬧氣派,沿途的百姓看到躲避不已。陳易並不知道哪些大臣隨駕而行,反正他知道,在朝中大多的武將及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