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進行致命的打擊。
而英軍見太平軍似有對他們合圍的意圖,他們不敢戀戰,急忙退走,反正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阿里汗與辛格率領的精銳印軍已經撤出,那他們接下來就是想辦法與其匯合,然後安全地撤回大寨。
而太平軍當然不會讓他們這麼好過,緊隨他們的身後進行攻擊。
太平軍東西兩路大軍總計有百萬之眾,除留下三十幾萬大軍對那些群龍無首的二十多萬印軍進行剿除之外(印軍在此戰中,總計設入兵力是五十一萬,已被斬殺將近二十萬,剛剛逃離的約摸十來萬,剩下被圍的也就將近二十萬左右),派出三十萬大軍對英軍進行追擊,另外三十幾萬人將負責追擊那逃跑的十多萬印軍。
如此一來,戰場局面又發生了變化,圍殲變成了圍追戰。(未完待續。。)
第六百一十七章 追逐之間
阿里汗與辛格在率軍逃出太平軍的包圍之後,那是有一種逃出生天的感覺,簡直是恍如隔世。
但是,他們不敢大意,也不敢隨意停留,因為太平軍的三十多萬追兵還在後面緊追不捨,如果他們不盡快甩掉追兵,那他們仍然只有死路一條。
於是,阿里汗與辛格以及那些落荒而逃的印軍都如同驚弓之鳥般極力遠遁,恨不能一步跨出好幾個世紀般逃脫太平軍對他們的追殺。
當然,太平軍也絕對不會放鬆對印軍的追擊,本已是煮熟的鴨子,咋能說飛就飛呢。
於是,除了太平軍對印軍的追擊之外,你追我逐之戰同時也在其它兩個戰場上分別展開。
而阿里汗與辛格率領那十萬印軍一口氣便奔出好長一段路,如果按腳程計算,他們很快就能退入到駐地之內,如果能順利回到駐地,憑藉駐地堅固的設施以及駐地內二十萬生力軍,那太平軍想必不能輕易地攻破駐地,而一旦憑籍著駐地穩定下形勢,那印軍將可贏得喘息之機。
所以,印軍如能順利地退回駐地,那便是勝利。
可是,退回駐地是這麼容易就可以辦到的嗎?
很顯然,不容易,印度可不是在進行普通的行軍,他們背後還有幾十萬大軍在對他們窮追不捨,如果一個不慎,不要說輕易地退回駐地,恐怕連這最後的希望都給搞沒了。
所以,印軍在逃跑的同時,也要顧及方方面面。
總而言之,這是一次並不輕鬆而且充滿著變數的逃逸之路。
而負責追擊三十萬印軍的太平軍是東路軍副統帥左宗棠親自負責;隨軍將領有胡林翼,羅澤南,彭玉麟。曾國華,曾國荃,曾三,李元度等人。
而劉坤一,江忠源,胡四兒將會匯同餘一龍。段一虎負責圍殺仍處於包圍圈中的二十萬印軍。
與此同時,追殺英軍主力的任務則交給了西路軍副統率東方不惑,他麾下的將領包括崔敏,保平安,呂擎天,李秀成,陳玉成,羅大綱,李世賢。韋俊,林鳳祥,李開芳等人;當然,特戰隊的一部分也加入到了西路軍,展開對英軍的追殺。
看來這一次太平軍是決定要對英軍趕盡殺絕了。
是啊,不趁此機會將英軍殺絕,那還留待他們往後再作怪嗎?所以,這次由東方不惑領銜。出動最精銳的力量對他們作戰。
而英軍在達成目的之後,也是立即就撤退。他們在蒙哥馬利與華萊士的率領之下,開始了逃亡之旅,而這段旅程並不輕鬆。
而這一次對太平軍最有利的是,東方不惑有可資利用的騎兵,蒙哥馬利一世沒有。
英軍的鐵騎已經有二萬人已經葬身在太平軍的刀下,而剩下那一萬人也是在駐地駐守。所以,此時逃亡的英軍之中並沒有騎兵跟隨,而太平軍就不同了,太平軍可是足足有幾個騎兵軍團,好幾十萬人。除了已經被派出隨曾三作戰的五萬重騎以及喪命在英騎手中的那幾萬輕騎之外,其餘騎兵主力都還在。
而騎兵早已在戰場上證明了他們的地位。
所以,東方不惑在追擊之初,針對英國人沒有騎兵的弱點,向其逃走的方向派出了輕騎,而且是整整十四萬輕騎,足足是英軍的兩倍還多。
而用兩倍的騎兵去對付七萬的英軍步炮兵,那簡直就是不對稱的戰鬥。
而東方不惑要的這是這種不對稱。
而且,東方不惑此次派出的是輕騎,而不是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重騎,要的就是採用雷霆手段,快,準,狠地一次性將英軍解決。
而蒙哥馬利在發現太平軍的輕騎之後,那是大驚失色,太平軍竟然抓住了他的這個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