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大名鼎鼎的謀士,公孫尹,公孫先生?”
他深深看她一眼,她與公孫素未謀面,能這般輕易道破公孫身份,太是出乎他意料。
“何以見得?”他這般發問,卻是預設了她所言不虛。
她露出一抹“果然如此”的神情,腳下頓一頓,揮退春英,與他並肩而行。因著顧忌燚哥兒,她刻意壓低了嗓音,輕聲細語。
“當年下官因一紙素箋錯怪大人,自是對那罪魁禍首銘記在心,得空便四下打探一番,得來些關乎那位先生的奇聞軼事。”
她話裡帶著俏皮,口口聲聲還記恨當年事,實則也不過一句笑談。做人謀士的,若是個個品性高潔,清風亮節,也就無所謂智計謀略。這樣淺顯的道理,她不會不懂。
“傳言那位先生,出身寒門,當年不知因何緣故,被您看中收入帳下。由此平步青雲,聲名顯達。”寒門士子欲要入仕,若非得貴人相助,走舉薦一途,光是出身那道門檻,便足以將之攔在門外。一輩子壯志未酬,庸碌無為。
“即便您慧眼識人,也需得那人自個兒先冒了頭,顯出真本事來,方才得以服眾。”知曉了門路,如何讓自個兒的聲名傳到貴人耳中,這也是一道坎。就好比一介布衣,登門請見,自會被守在門外,佩刀的軍士攔下。
天下過半賢能,是靠舉薦謀了官職。可想而知,整日盯著趙國公府門前,欲行投效之人,非在少數。要在這許多人之中,謀一個機會,無異於削尖了腦袋往跟前擠。
“據下官所學,前朝襄王時有一士子,因出身微末,初始無人肯替他保薦。那人便想了個法子,暫且放下一心入仕的執念,轉而拜師習得烹煮。兩年過後,那人善烹肉羹,忠厚實誠之名,漸漸傳播開來。後被安陽候帳下門客舉薦入府,得了親近主家的機會,由一夥房侍人,漸漸顯露頭角,一步步踏出一條通天之路來。那人便是襄王后期,聞名天下的宰輔,丞相黃謙。”
她笑起來,歪著腦袋,頭上的簪子晃晃悠悠,寶珠上璀璨的光華,卻及不上她眼中清亮的神采。
“下官曾在春秋齋與公孫先生有過一面之緣。彼時先生也是在您那門禁森嚴的院子裡,侍弄花草。如今日一般,腳下放著遠比尋常匠人,更考究精細,侍養花草的用物。下官便猜想,當年先生下的那箋拜帖,恐怕便是行了那效仿之事。”
這位公孫先生,頗具膽量。大周滅楚,他仿效前朝宰輔,幸而遇上的伯樂是他,否則,吉凶難料。
他看她講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明,史實事,信手拈來。她已然在他不知情的時候,慢慢成長起來,她之才氣,足矣令他為之驕傲。他竟荒唐的,生出一股仿似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感概來。
他逕自笑起來,已經許久沒有如同哄燚哥兒一般,輕撫她發頂。她彆扭著躲閃,衝他癟嘴。
這一幕被不遠處扶在門上的關夫人看在眼中,不由怔忡許久。多久了,在府上再不曾見過他這般開懷。
觀他兩人十分融洽,泛著淡淡溫情的相處,關夫人回身進屋,不欲打擾這般難得的和睦。端莊秀美的面龐上,也跟著勾起抹欣慰的笑來。
是日夜,公孫尹自世子口中,意外得知身份已被七姑娘識破。驚愕之下,思量許久,終是衝上首端坐那人,恭恭敬敬,福了一禮。
“如此,下官對大人慾將於春狩所行之事,再無顏勸阻。”
今日與公孫同來別院,此刻亦在書房議事的幾位門客,相顧權衡再三,緊跟著公孫起身。折服於由世子爺親手教養出的這位女官,其人堪稱聰穎豁達。遂紛紛拱手,齊聲附議。
*********
小七的鴨子,其實也才三歲多嘛。親們還記得,真是不容易。不過前文中說的那“一雙”,可不是鴨子。tobecontinued,明天揭曉哈~~~
第268章 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七姑娘掰著指頭,總算等來春狩這一日。文王身子不大安泰,出人意料,欽點了太子,主持今歲開年的圍獵。
時令早已入春,可蒼茫山的春來得遲。天光放晴的時候,遠遠望去,還能瞧見飄飄渺渺的雲霧後邊兒,山巔上若隱若現,一捧皚皚的白雪。
七姑娘身上披了件厚實的狐裘披風,腳下蹬著他專門吩咐人給制的胡靴。外表打磨得光亮火紅的小鹿靴裡邊兒,縫了層軟和的絨毛。踩在腳下,又暖和又舒坦。
拎著衣襬在他跟前跺一跺腳,她輕踏兩下,仰頭看他。那意思:大人,您看成麼?
“極好。”他將她上上下